春回山乡爱满园

——尤溪县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侧记

叶明华


1月22日,天还下着蒙蒙细雨,一大早,挂号、就诊、抓药……来来往往的病患,让尤溪县坂面乡卫生院显得别有生机。

如今,这个重建一新的卫生院,业务量早已由2006年的132万增至去年的293万元,开放的35张床位,常常人满为患。“春节后,医技楼将动工建设,再增加20余个病床,才有条件设些温馨病房。”

谁曾想到,2006年10月前,这里却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没人愿来这里做手术,担心楼板丢下个东西来……”建于上世纪70年代砖木结构的医院,不仅开放的10张病床从没满过,甚至连个护士都很难招来。

坂面乡卫生院的喜人变化,只是尤溪县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侧面,“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正在尤溪逐步化为现实。不久前,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明座谈会上予以高度肯定。

“算”出来的三级医疗网建设

坂面乡卫生院长曾维荣就是这次会议的基层代表。其实,他并不知道,当年这个卫生院差点要被卖掉,更不要说还会有三级医疗网络的建设。

县卫生局局长黄道荣说了个惊人的“秘密”——事实上,当年全国民办医疗之风四起,县里也曾组织远赴江苏“取经”。全县乡镇卫生院、县中医院、县医院,是一卖了之,还是扶持壮大,县里也曾犹豫,甚至差点选择了前者。

到底是“包袱”还是“宝贝”?经过一番认真的调研,黄道荣跟县里仔细“算了笔经济帐”:他把每所乡镇卫生院的资产、人员买断费用一一做了折算,一算下来,县里不仅无钱可赚,还得亏不少。而县医院、中医院卖掉能略盈利,可盈利的部分其实这两所医院仅一、两年就能赚回来。

“卫生还是应以政府为主,不能单纯地走向市场。”就这样,一锤定音,县里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包袱”不甩了,就得扶持壮大。2003年起,县委、县政府着手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把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全部划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确保了卫生院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并解决了93名集体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

2005年,在获得香港应善良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后,县里多方筹资160万元开始建设新的中仙乡卫生院,乡党委政府也拿出了全乡最好的地块。很快,卫生院由原来500多平方米扩大至1600多平方米,成为尤溪县第一所“旧貌换新颜”的乡镇卫生院。2009年这个卫生院的业务量,是重建前的近10倍。

随后,管前镇卫生院、坂面乡卫生院、梅仙镇卫生院……一个紧接着一个,或提升改造,或新建扩建。如今,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共争取项目资金480万元,乡镇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城区卫生院也成功转型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改造不改造,提升不提升,大不一样。”数据显示,2009年尤溪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量达3000万元,是2002年业务量的三倍多。

新年伊始,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楼群在建、迁建到水东新区的县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在建…… 一个逐渐成熟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正为尤溪人民的健康做坚强的保障。

“小病不出村”,在这里成了现实。全县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70%的村卫生所(室)通过规范化建设改造,全县600多名乡村医生每年集中轮训一次。2004年开始在全县开展的村级卫生组织抗医疗风险互助互济活动,更是温暖了乡村医生的心。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宏荣从医30年了。他说,抗医疗风险互助互济,每年乡村医生才出不到一百元钱,却解决了防患风险的大问题……

“吵”出来的职业病防治网络

1月22日,一上班,尤溪华港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化成车间的潘文良,就开始为车间的每一个员工分发一包鲜奶。原来,作为一名职业卫生协管员,分发鲜奶是他去年10月起的新职责。

潘文良的日常卫生协管工作还包括,分发防尘防毒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督查、指导工人正确使用和坚持佩戴,发现无佩戴的,给予纠正或实施经济处罚,定时检查通风、除尘(烟)设备的运行情况等。

象潘文良这样的卫生协管员,在公司的各车间都配有一名。公司里还有3名职业卫生专管员,不定期地进行抽查。“现在随时到车间,工人的防护措施都能自觉做好。”潘文良说,“让工人明白卫生防护的重要性需要个过程,坚持下来更是不容易,刚开始时,有时还得跟工人‘吵’呢。”

其实,华港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网络还真是“吵”出来的。在《2009年尤溪县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职业病危害预警监测工作方案》中,华港公司被列为省级重点职业病危害预警监测企业。县卫生部门针对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还撰写了《重点职业病危害预警监测分析报告》。

“我们建议公司配备专管员、车间配备协管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这样就能进行长效管理。”县卫生局副局长陈贻吉说,一开始这样的好建议没人接受,总觉得没必要这么麻烦。从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直到公司负责人,经过几次摆事实、讲道理针锋相对的“吵”后,公司终于认清了利弊。

很快,公司健全了组织机构,建立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员9人,制定了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厂部、车间、班组层层有人抓职业卫生工作,并对专管员、协管员进行职业卫生及法律知识培训。

如今,走进公司,宣传栏、车间、浴室、食堂等都张贴着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资料。同时,公司还组织员工分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性铅中毒预防”的卫生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自我保护意识。

有规矩,成方圆。近年来,尤溪县着力强化县、乡、企业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建设,县政府专门成立“尤溪县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讨论解决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内设专门科室配备5名监督员负责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15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助理卫生监督员43人协助监管。2008年起,在全县各企业内设立职业卫生专管员和职业卫生协管员。2009年,县里又出台了职业健康体检费按30%收取的优惠政策。

让劳动者远离职业病。如今,职业病防范工作日益深化,纺织、铅金属、木制品和化工、石粉四个大类特色更加鲜明,准备迎接国家卫生部的调研。

“爱”出来的人性化科学管理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如今,像尤溪县中医院骨科医师邹永华这样的外地人,在尤溪卫生系统不少。邹永华是江西人,至今仍对2008年随三明援川医疗队赴四川郫县抢救伤员的18个日日夜夜记忆忧新。当年,他毅然推迟婚期,心怀大爱,赶赴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是做我该做的事,没想到县里这么关心我们。”原来,邹永华赴川期间正值县里公开招考护士,他的未婚妻邱敏已经是县中医院里的护士,结果被县里破格入编。就这样,2002年来到尤溪县中医院工作的他,从此扎根尤溪,服务尤溪人民。他说,是一个发展空间,一份感情留下了他。

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正是这份来自党和政府的爱,让一批批有实践经验的医护人员,甘心为山区人民的健康奉献人生。自2007年起,连续三年,县委、县政府除了向外引进人才,补充医疗队伍,还采用公开招考的形式解决一批医疗系统人员入编问题。几年来,新增的五十名医护人员,正在成长为尤溪县基层医疗队伍的骨干力量。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才能让人才脱颖而出。坂面乡卫生院就这样三年进了9个新人,解决了医护人员断层的问题。1991年起就在卫生院里工作的张德班,尽管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也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由于文凭所限,一直是个所谓的“编外人员”。通过县里的公开招考,如今他已经成为卫生院的副院长。

有了好队伍,更要有好的管理。“优美环境、优化管理,优质服务,”连续三年的“三优”管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一次次提高。“卫生系统不卫生,这可是个怪现象”。县卫生局局长黄道荣说,“三优”管理就是让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都被监督。

以创优美环境为例,第一次检查不合格,说一说;第二次检查不合格,就提个醒;第三次,就成了反面典型,要在会上介绍为什么管不好?正是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走进各医疗机构,过去不文明、不卫生的现象基本不见了。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2007年由全县各阶层500多人共同参与,在全县卫生系统范围内评选“最满意”和“最不满意”医生护士各10名,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也给全县卫生系统一个巨大的震动,行业作风得到根本转变。

此后,虽然没有每年再评最满意和最不满意医护人员,改成了只要有群众投诉就适时评选“不满意”。这一做法,使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在尤溪蔚然成风。

春回山乡爱满园。喜讯再次传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县里的清溪卫生院院长傅德林,被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