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李顺亮 工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引擎”。 新组建的福建省碳谷科技有限公司,迅速着手向央企中航工业集团靠拢,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合作协议的签订,打造“东南碳谷”有了更足的底气。顺势而为,和着新春的节拍,一个新的发展“引擎”,正在这里生成。 市国资委、市国投公司对接不停歇,随着《福建无线电设备厂改制增资协议》的签订,福建福光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并控股福建无线电设备厂(原8450厂)最终确定。改革保障,老企业在新春时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2月份连续生产的工业企业、用电量达1月份70%且比去年同期有增长,对其用电奖励0.05元/千瓦时……最近,鼓励企业连续生产,支持企业尽早复工,我市出台了相应措施。政策助力,一切都是为了发展。 工业是三明经济的主体。目前,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46%,贡献率达53.9%。企业在发力,部门在行动,政府在支持,不仅为了确保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更为了点燃工业发展的“引擎”。 落实好市委“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主题,加快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工业必须发挥“走前头、作支撑”作用。科技引领未来,加快创新转型,才能保持稳定增长。以新材料为突破口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带来三明产业的全新变革。 三明是我省的资源富集区,但从资源利用看,存在零小、分散、各自为阵的现象,资源整体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区域综合竞争力。据统计,矿产品至少有六成以上以原材料的形式输往外地,其他四成以初加工产品形式流出三明的居多。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从“硅”时代走向“碳”时代,三明不仅不能缺席,更要引领。永安倾力打造国际化石墨烯高科技应用产业总部基地,石墨(烯)科技实验研究、孵化、生产基地的建立,让一条新的产业链曙光在前。 园区集聚发展。在埔岭汽车园、海西高端装备产业园、中节能环保产业园、高端纺织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园、稀土产业园等6个专业特色园区建设的基础上,一个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的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又跃然纸上。 这是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和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翔丰华公司一样,一批与石墨以及石墨烯产业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新项目先后落地,推动了包括永安在内的三明产业转型升级。 新材料成了发展的不竭“富矿”。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的金杨科技电池零配件材料、高力金煌环保碱性电池;三明经济开发区引进主导全省稀土开发生产的龙头企业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使金明稀土一期4000吨锂离子正极材料项目顺利投产。 科技创新,让三明赶上时代发展的浪潮。我市出台了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去年,239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43个项目列入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沙县列入省级县(市、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稀土、氟化工、生物医药及生物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3%。 改革彰显活力。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自主经营管理体制,是发展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市煤气公司、福建无线电设备厂(原8450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在快马加鞭实施之中。全省首个PPP落地项目--三明市煤气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全面完成,三明市区全面完成天然气置换进入了倒计时。 市国资委与省电子信息集团经过多轮沟通协商,对福建无线电设备厂(原8450厂)企业重组后的股权设置、产品开发等达成了一致意见。此后,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职工安置按部就班推进。增资扩股协议签订后,一个全新的公司露出了真容。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市工业发展上的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在一步步破解。改革之中的深度对接,接上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机院海西高端装备产业园、中节能环保产业园、中通用纺织产业园等一批央企对接项目加快建设。中机院海西分院、清华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所、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字号”研发机构在我市落地。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复杂形势,以落实“三比一看”为抓手,强化工业运行调度和协调服务,不仅比出了发展的新气势,而且比出了助力发展的好环境。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稳增长政策,去年出台推动工业创新转型稳增长24条、做好地产品采购6条、优化金融服务7条等措施,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敢担当、解难题、立新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活动的全面启动,全市上下积极帮助企业渡难关、促发展,突破了产业结构、环境承载、资源要素等压力,让政策的效应在三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了全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打造三明产业升级版,正在促进我市的制造业由发达地区的“跟随者”向“并行者”转变。科技催开了“智造”之花,世界上最先进的金属半固态快速成型技术,在金瑞高科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产品的轻量化、高导热等特性,最终让金瑞高科赢得了华为、中兴的订单。 “专家的眼睛就是与我们不一样!”去年,带去上海4款产品,参加优质压铸件评选,让金瑞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收获良多。而东奔西走学来的经验,让他在新的春天里有了更多的期盼…… 三明日报2016年2月16日A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