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互联网保险,加上一道保险!

李顺亮

保监会拟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保险领域的风险专项整治,相关通知近日被下发至地方保监局及相关保险公司。

6月15日,上海证券报的这则独家消息,终于让网民从互联网的喧嚣之中,抬起头来重新审视充斥互联网、日渐红火的互联网保险。在互联网保险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市场风险越累越重,但是尚在可控的关键之时,监管部门敲响了一记警钟。

原来,互联网保险,并不一定保险!

惊人的数据

互联网时代,各种与互联网有关的新生事物风起云涌,从云端上飘来的花样繁多的时髦定义,让人有些目不暇接。

作为有别于传统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的新兴保险,互联网保险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占领了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终端。这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使保险公司或新型第三方保险网,能够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支持形形色色的保险销售。

《互联网保民都是谁?2016互联网保险消费行为分析》,这份蚂蚁金服保险与CBNdata联合发布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保险的冰山一角。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3月,被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3.3亿,同比增长42.5%,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基民的1.5倍。

中国股民的数量之多,早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了根本不用统计数据支撑的地步。而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这样的数据可以说有些出人意料之外。而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同样惊人,2015年保费规模达到了2234亿元,在整体保险规模中的占比增长迅猛。

说不定,你就是互联网保民中的一员,只不过可能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在互联网保险平台上销售的保险,或许你还斟酌再三,小心行事。但是,嵌入在电商交易、支付账户、在线旅行等具体场景中的保险,很多人已经如得宝般欣然接受。而平台保险和场景保险,恰恰就是目前互联网保险主要的两种类型。

在相对规范运行的自助旅行和户外运动在线社区里,比如2000年6月建立的磨坊,如果一位“驴友”想跟着“头驴”来一次壮丽的长假远行,那么充分考虑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家庭对可能的意外的承受力的同时,自行购买一份保险,就成为和充分的计划、合适的同伴、可靠的装备一样重要的东西。而这样的保险,往往很多“驴友”就直接选择在线的互联网保险。

通过互联网购买机票,要不要连带买上一份互联网保险,不同的人总是持有不同的看法。每一次出差远行,顺手转到大型购物网站买上一份在线的互联网保险,对于永安经常因公外出跑合作项目的一位网友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他分明是个70后,对他来说,这份保障其实是买给家人的。

但是,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和火车票一同出现在买票人视线之中的互联网保险,分明就是告诉我们转变观念是唯一的选择。因为,互联网保险,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

美丽的盛宴

今年5月,国内一家互联网保险平台完成了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这家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创始人曾就职于阿里巴巴。互联网保险的前景广阔、市场巨大,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让这位创始人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互联网保险创业项目之中。

在互联网浸透的背景下诞生的这家互联网保险平台,如今已开始打造全国性的综合型互联网保险平台。国家政策利好,保监的管控比较细,对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有较大的支撑作用。线上与线下的反差巨大,线下是几万亿的保险市场,而线上互联网保险份额仍然较低。但是,当新一代成长起来以后,互联网保险市场大环境会越来越好。

这样的自信,其实根植于互联网。互联网给了互联网保险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因势利导的政策,向来是行业发展的信号。2015年10月正式实施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督暂行办法》,进一步鼓励互联网保险发展,适度放开人身保险及个人财产保险产品区域限制,加快保险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互联网保险,从此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历史,踏上了全新的发展旅程。

互联网保险的优势显而易见。相比传统保险推销的方式,互联网保险让客户能自主选择产品。客户可以在线比较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保费透明,保障权益也清晰明了,这种方式可让传统保险销售的退保率大大降低。服务更便捷,理赔更轻松,互联网让投保者和保险公司都获益良多。

但是,尽管互联网保险风起云涌,并没有改变保险本身的属性。对处于市场洗牌期的行业而言,互联网保险依然面临不小的风险和问题。如信息披露不充分,采取夸张的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以噱头赚吆喝,违背了保险产品的基本性质,损害了用户的利益;用户的信息安全依然存在泄漏风险,互联网保险仍缺乏健全的安全机制等。

美丽的盛宴,究竟美不美?关键还是要解决“理赔难”,让商业保险的这个顽疾,远离互联网保险。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付款之时随手买个运费险,是我市许多网购达人的习惯。这样,一旦需要退货,并且退货成功,运费险就会自动生效,赔偿一部分的运费。网友们对这项互联网保险,可谓好感十足。

而购买到假货,有些主打诚信的购物网站,现在也有互联网保险予以跟进。买互联网保险,既然买得快,更应该买得爽,而不是自寻烦恼。这是作为消费者的网友们的共识。而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应该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式发展,建立在与现有保险机构合作的基础之上。

只是,在互联网和保险业继续融合的同时,使互联网保险从狂热回归理性,更是应有之义。

期待的变局

一场力度空前的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拉开大幕,互联网保险业态的新变局,让人充满期待。

保险和互联网贷款的合流,是目前互联网之上的趋势。一家致力搭建全球化智能金融平台,在短短的500多天时间里,累计成交额已经突破170多亿元。前一段时间,在原来主打的定期理财基础上,推出了保险理财,分别有季度、半年、九个月、一年的产品。“保险理财之新人必读”,高高悬挂在网页上端。但是,更多的投资者在互联网理财上习惯,实际上是建基在“信任”两个字之上。一旦选择信任,其他根本不会再去深究。

而互联网保险赔钱赚吆喝的现象,也引起了市场的忧虑。此前,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发布了一季报。虽然众安保险目前搭建了投资型产品、信保产品、健康险、车险、开放平台、航旅及商险等多个事业线,但是首季亏损近4亿,并且净利润随之下跌,其主推的“碎片化”产品模式,也开始受到市场的质疑。

碎片化和场景化、高频化一场,被称为当今互联网保险的三大趋势。一方面,互联网保险被冠以“互联网金融发展蓝海”的美名,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累积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一些互联网公司存在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风险,而消费者淹没在随处可见的“超低价”“产品创新”等口号之中,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保险市场一旦稍有风雨,市场表现都会让人大跌眼镜。

危与机总是并存。巨大的想象与发展空间,会掩盖互联网保险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庆幸的是,监管层面已经开始行动。排查重点锁定人身险、财产险和非法经营等领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专项整治的力度。在人身险领域,规范、资质,是其中的两个关键词。而在财产险领域,关键词也是两个:资质和风险。资质,看来是最大的问题,但恰恰就是资质,这是一般作为消费者的网民最难以判断的。

排查擅自开设虚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行为的情况和线索;排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渠道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非法经营保险专业中介业务的情况和线索;排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渠道利用保险公司名义或假借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信用进行虚假宣传销售、非法集资的情况和线索……

监管部门在非法经营领域的行动,尤其值得作为消费者的网民注意。因为,一旦和此中的情形沾边,基本上你的互联网保单,就会成为和废纸一样的东西。相信随着排查的深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会越来越保险。

给互联网保险,加上一道保险!新变局,必将是新的春天。

三明日报2016年6月17日B2版 《给互联网保险,加一道保险!》



| 关于丝路 | 丝路网史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