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在贺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本报记者 李顺亮


一张用血与爱写成的特别贺卡

双臂入针引血,体外循环分离。

仉世海并不是病人,却来到了省肿瘤医院,躺在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血液在体外循环了11000多毫升之后,造血干细胞采集停止了。捐出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最终定格在了284毫升。

回输、拔针、止血……离开干细胞采集室后,他特意来到了护士站,把刚刚收到的鲜花,转赠给了医护人员,表达自己一份谢意!其实,他自己才是更应该被感谢的人。

不过,他自己就是一名医生,来自我市最基层的卫生院。他知道一次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捐献背后,不仅是捐献者本身的爱心和奉献,还有包括医护人员在内很多人的努力和付出。

爱心旅程

“祝:有缘人早日康复!加油!”可是,他没有在贺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6月30日,从上午8时30分左右开始,直到正午12时许结束。虽然仅仅不到四个小时,但是看似很短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对于爱心捐献的志愿者来说,其实是一分一秒数着过来的,自然有些漫长。

这样的过程,不仅需要爱心,而且需要勇气,更加需要耐力。因为长时间的捐献,让他的手略显僵硬,但在贺卡写下的祝福,仍是满满的爱。这份精心的贺卡,和那袋刚刚流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迅即随着高铁一路奔跑向北。

其实,真正的整个造血干细胞捐献全过程,并不仅仅只是那采集的几个小时,而是从他入住省肿瘤医院之时算起的。6月26日,永安市红十字会送他到了三明北站。然后,他和三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林瑞班一起来到了福州。各种抽血检验、每天注射“动员”……爱心的旅程,其实对任何一个捐献者来说,都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的第二天,他说自己的腰有些“跳”的感觉。过来人都知道,这是打动员剂之后的正常反应。同时,因为采集之时还要连续三四个小时静卧,捐献成功的第二天,往往腰还会有一点点酸。

原来,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有百分之九十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打动员剂就是为了激活它们。而采集造血干细胞,也仅仅是采集其中非常少的一部分。动员剂一般一天多的时间,就会排泄干净。“打动员剂,就是吹哨子。”我市第五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邱德健,曾经对此有过形象的比喻。

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年龄在18到45 周岁之间,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可以采集血样。而捐献者的年龄,则被限制在了18到55周岁之间。60后的仉世海,已经属于大龄捐献者。还好,爱好运动的他,身体一向很棒。适合捐献,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接到三明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准备买去福州的动车票之前,他和爱人吭了一声,这事就这么定了。选择对他说来,其实是多余的。说话可用数来数,话语不多的他,从内到外透着一分外科医生特有的干练。而同样学医出生并且当过厂医的爱人,对他和他即将奉献的爱心,也比常人更多几分了解。

干过两个卫生院院长的仉世海,如今作为副主任医师,在服务周边4万多人的小陶卫生院里,继续朝着全科医生而努力。到了福州之后,他和林瑞班抽了个空,一起上了一次街。作为三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会员的仉世海,一提起一路吹着树叶的会长林瑞班“回头率”更高,难得露出了微笑。

毕竟,医学的领域,从来都无止境。在书店里转了一圈,他淘了一本《全科医生处方手册》。在哪,他都离不了本行……


省、市红十字会领导给仉世海送来了证书和鲜花
配型成功

时间回到今年5月6日,三明市红十字会接到省红十字会通知,一位患者的低分辨型与仉世海相合。征得捐献意愿之后,当天抽取的高分辨血样,随即寄往指定的高分辨实验室。

骨髓库配型检测的是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位于第六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是决定排斥反应的关键。低分辨检测的是HLA的三个位点,即A、B、DRB1。而高分辨则要检测五个位点,即再增加C、DQ两个位点的检测。每个位点都有两个数值,基本要8/10以上相合,才会选用作为非亲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供者。这些知识是林瑞班特意要来作普及用的。

有缘总是天注定,毕竟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概率,至少是以十万分之一来计算。能够找到一份“命中注定”相合的造血干细胞,并且配型成功非常不易。虽然我国的造血干细胞库建设,这些年已经奋起直追,已经有了200多万血样,但是与我国人口总量对比,入库比率差距还是很大。

曾有大富豪捐出上亿元巨资,帮助建设造血干细胞骨髓库,满世界寻找适合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可惜的是,虽然最终找到了,但是他的命已经先没了。哪怕是配对成功、身体合适,也不一定都能顺利走完最后的爱心旅程。一次从始至终的成功捐献,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谓难上加难。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我市此前已经有好几例,都在最后的等待捐献之中不了了之。就在这次仉世海成功捐献之前,永安原本还有两例配型成功,却因故落在了后面。三明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岁美说。庆幸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存发展,因此历史以来的中国人相对更“纯”,虽然骨髓库没有人家的大,配型的成功率却反而相对较高。

一次成功的对接并不容易,需要捐献者与患者共同做好准备。这一边的捐献者不能太早捐献,也不能太迟捐献,要等那一边的医院把患者的白细胞下降到接近为零。同时,捐献者完成捐献之后,造血干细胞要马不停蹄,立即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实施移植手术。

在准备阶段,患者的白细胞下降到接近为零时,对外部世界的病菌就完全散失了抵抗能力。如果此时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途突然“变卦”,或者身体不适无法捐献,对于患者来说极其危险,甚至是致命的。作为医生的仉世海,自然更加明白造血干细胞意味着什么,那是“生命的种子”!

目前,对付白血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确保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绝对安全,有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资质的医院,才有资格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能配型配得成的捐献者,都是幸运儿。”这是省肿瘤医院的专家郭增清的看法。


沉甸甸的荣誉证书
英雄归来

“还是不要戴了吧……”

仉世海的实在,让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杨政坚有些感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都是英雄!签下“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的那一刻,省红十字会本来要给仉世海披上红绶带,并且合影留念。根据中华骨髓库供者服务工作相关规定,本来可以有一位亲友在捐献时陪同,可仉世海更不想让爱人担心。

“您的这一人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生。”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上面铭刻着编号5770,这也意味着他是我国第5770位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一切顺利,对于仉世海来说,此时盼望的其实是可以尽快恢复运动。但好好休息,自然更是必须的,提醒随之而来。

7月1日,三明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吴乃霜和闻讯立即赶来的一位女企业家,在三明北站迎接“英雄”归来。接过鲜花之后,仉世海踏上了回家的路。生活一切如常,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家里的老人热情地给客人倒着水,而9岁的女孩则害羞地躲到了一边……

这是我省第152例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至此,我市8例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永安就占了3例。永安一年有400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如今在中华骨髓库里,保存着1200多份来自永安人的血样。最多的一次,采集了900多人的血样,至今让他们印象深刻。

集中式采集不仅影响大,而且效果好……前来看望仉世海的永安市政府副市长罗祥华说,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样的爱心人士,非常值得敬佩。他交待卫生部门要主动一些,多关心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多宣传这种高尚的精神,多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三明全市,来自卫生部门的医护人员,从来都踊跃参与无偿献血,占了无偿献血者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采集入库的造血干细胞血样,医护人员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和仉世海一样,此前三明已经有来自卫生部门的花旺春、李珺,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父辈作为铁道兵,和铁路结下情缘,从山东来到了永安。出生在永安,并且在永安长大的仉世海,解释他那颇为“独特”的姓,似乎成了每一次和陌生人交流的开始。在他的印象之中,这样的“怪”姓只有他就读时的永安一中老校长,后来的三明日报社总编辑虞韶年识得。

省肿瘤医院有位医护人员,恰好来自永安。一听有老乡捐献,就跑来看望:“感谢您!有心、有勇气,才会做。”干细胞采集室里,新的采集造血干细胞设备,分离的更精准,采集得更快速。出血、回血顺畅的仉世海,躺在床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着:“仉,巴掌的掌。”

名字的读音,自然也不能离开外科手术之中,他那双最重要的手……


无偿志愿献血英雄林瑞班陪伴捐献全程

三明日报2016年7月4日B1版 《仉世海:生命的援助,不需要相识》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