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得始终

——永安努力在三明发展大局中当表率、走前头侧记

本报记者 李顺亮 本报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一台接一台世界最先进的轮胎硫化机,形成了一道连一道的密集生产线……这里不缺订单,缺的是产能。建新轮胎零库存的高速运转,不仅得益于产品的质量,更得益于永安良好的发展生态。

良好的发展生态,不仅事关经济的引擎,而且维系生存的空间。生态与发展并重,不忘初心的绿色发展,奏响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变奏曲。

发展为民,发展富民……在三明发展大局中当表率、走前头。不忘初心得始终!五年来永安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年均增长11.8%,去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12亿元。

产业链

一辆汽车能否按时下线,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既然下定了决心,就要排除万难。

大项目才能带动大发展。当年仅用8个月时间,中国重汽海西汽车有限公司的第一辆重型卡车,从亚洲最长的450米中重卡总装生产线顺利下线。敢拼会赢成就“重汽速度”,一个千亿汽车产业集群在永安初见雏形。

“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围绕着海西汽车上规模,永安做起了成龙配套的服务文章。此后,整车、车桥、轴承、车身、机床加工和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生产门类,迅速在这里集聚。项目建设、企业生产……漫步在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埔岭汽车工业园区,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

福建汽车,曾是共和国给予永安这片土地的骄傲。如今,“一重一新一专”的汽车产业格局,再次续写了新时代的永安汽车传奇。“一重”是中国重汽海西汽车,“一新”是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一专”是神鹰、福迪等专用车生产企业。

勇闯“车海”,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领略到彩虹的美。“创新赢领新常态”,去年中国重汽海西公司产量、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逆势上扬,工程车销量不仅同比提升85%,而且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3%提升到8%以上。24款全新产品,让海西汽车研发实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勇敢试、大胆闯,永安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乐园!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我省第一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永安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产值过亿元,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已成为明年哈萨克斯坦世博会指定用车之一。

永安是中国重汽海西汽车的福地。借助国家打造中国制造和工业4.0机遇,加快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步伐,是公司总经理何阳明的心愿。而中科动力公司也开始对接互联网+“车联网”技术,瞄准国际先进“无人驾驶”技术。“东西做好了,价格自然不是问题,市场也不是问题。”中科动力董事长陈裕明一直都这样认为。

作为海西生态工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求突破、上规模、增总量、强特色,使汽车制造产业链逐步延伸。尝到甜头的永安人,在大项目的基础上,做起了大基地的文章。很快,“六大基地”建设,顺理成章地浮出了水面。

汽车制造基地、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竹产业基地、纺织产业基地、水泥产业基地,初步完整地呈现在永安人的面前。小小石墨,作为战略性新材料,曾经被人看不起。“超前半步容易,超前一大步,需要勇气……”永安市发改局局长木云飙说。

但是,“总有一天故事会变成现实”。如今,中国东南“碳谷”从永安启航,这里规划建设了18平方公里的“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而钛多彩板项目与海峡科化联姻,充分利用后者爆炸原料、场地、技术等优势,也成为产业链配套延伸的好项目。

脚踏实地策划生成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使永安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如今,汽车及机械零部件和纺织、林竹产业集群产值均突破100亿元,水泥产业产能突破1000万吨。全市2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有190家产值上亿元……

生态圈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发展和生态的矛盾,往往让人无所适从。但是,永安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良好的生态是永安的基础优势和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既要生态优先,又要坚持保护、治理、发展并重。“森林永安”,得到国家林业局和省上的大力支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做法写入2015年省委1号文件。坚持少砍树、育大树,持续开展水环境、矿山修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盗伐林木、集镇环境等五项整治,使永安较好地保护了绿水青山蓝天。

“森林永安”犹如一扇全新的窗口,让永安人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高达120多万元。这样的环境和生态大账,如今永安洪田的林农都能张口就来。于是,让人人共享森林永安的新机制出现了。

要把森林永安建设放大到全域,放大到大生态来考虑,将“以电代柴”、“以竹代木”和林下经济适度发展,都纳入森林永安建设范畴,创新赎买机制、管护机制、改造机制、经营机制,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让永安未来具备更强大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购买和保护重点生态区位林木,可以培育参天大树、增强生态功能。永安创新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用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牌子,加快森林生态建设成果在国内、国际专业市场的碳汇交易步伐,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借用金融资本建设森林永安,力争以更短的时间实现减少采伐和保护森林20万亩。

商业性采伐,在永安第一次华丽转身,变成了更新性采伐。“砍树—种树—再砍树”传统生产模式,在这里向“少砍树—不砍树—育大树”转变。“把山当田耕”,在这里变成了“把山当园养”。但是,价值却成倍增长。

以绿色发展的理念,优化生态空间布局。落实国家和省、三明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规模和比例,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让永安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形成更旺的人气。

“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三明二技校顺利通过省人社厅高级技校申办资质专家组评审。精准培训,从“动妹”到机器人,从安防到电梯……去年,从这里走出了1573名高级工以上的高级人才。而完成整体搬迁的福建水院,也列入全省首批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正在永安形成。

良好的生态,不仅可以推进产业发展,还可以增进健康。而健康产业,更是一个大产业。从医疗到健康,并不只是简单改了两个字,更是观念上的一次突破。采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永安加快了区域性健康管理中心建设。

“一大森林”,培育出一批绿色、健康、养生项目,使“两个中心”跃然纸上。“126”发展战略,让永安形成了产业特点更加鲜明的发展生态圈。“空间颠覆、业态创新、项目前卫……”“126”发展战略为永安“十三五”发展开创了新的格局。

竹天下

竹子已经嵌入永安老百姓的“骨子”里,在增收致富过程中,竹子成了最重要的元素。

不砍树,林农收入怎么办?“大树下会有大要素进来。”永安人这样看生态,也这样看发展。从木到竹,一字之变,一个更宏大的“竹天下”构想应运而生。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永安,竹产业是最富资源优势和最具潜力的产业。归结到底,就是既要以竹代木,更要以竹胜木!

竹子、竹产业、竹文化,再也不能单纯地看和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永安人给出了自己的诠释:这是城市名片、产业引擎、文化载体,旅游胜地、创业天堂,更是城市资产溢价的推进器。

依靠高起点来弥补晚起步,重夺市场话语权!竹博会,集中展示了国内众多竹制品知名企业的精品和最新研究成果;竹具设计大赛,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竹家具的传统认识;竹工艺品创作大赛,把人们带入了美轮美奂的竹子艺术世界……

“云”科技升级“绿”永安。“甲骨文”落地永安,福建云竹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智慧”永安,让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发展电商企业120家、从业人员3200多人,年交易额13亿元。永安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及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竹天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凝聚了共赢发展的力量,不仅促进竹一二三产的高度融合,而且使竹产业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如今,竹天下文化广场“一城五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建4个城市公园,改造提升龟山公园,绿化覆盖率达44.4%,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2.12平方公里。

“竹天下”,让创新、绿色、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四项机制之一,“168”机制在全省推广。永安坚持民生优先,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每年投资10多亿元,兑现“十类民生实事”项目,有效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重点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边是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另一边是农业农村加快发展,永安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小陶、贡川、洪田、西洋等4个省、市、县三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初见成效,成功培育霞鹤、上甲、大科等31个不同类型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新型职业农民在永安应运而生,培育出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特色大户116户,带动1008户农民达到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户年农业收入10万元以上、“一房一车一主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切实让群众在感受发展变化中得到了实惠。

五年来,永安教育支出达23.7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2.62%;卫生事业累计投入8亿多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56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0元。“三自三助”颐老院全面铺开,建成83个点,惠及老人8000多人……

站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永安直面矛盾,开拓创新,正在让“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让“传统产业”尽快转型提升,让“中央和省地属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永安。

三明日报2016年7月23日A1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