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乐:绿色金融播洒绿色希望 本报记者 李顺亮 本报将乐记者站 沙观球 打通生产发展“任督二脉”,“互联网+”一切皆有可能。 一个事关推动林权资产金融化、证券化的消息,最近不胫而走。组建三明市林权交易中心、三明金晟林权收储有限公司两个平台,进一步深化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而牵头组建的,正是福建金森集团。 “智慧林业”让绿色无限延伸。这些年,福建金森集团的发展,得益于绿色金融的支撑。而绿色金融,推动了将乐的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
“有平台,可交易,能处置……银行才愿意踏进这只脚。”建行将乐支行副行长韩鹏看好金森集团这个平台,因为县域经济发展,只有依托绿色产业,才会真正长远。 林业的故事道不完,金森集团的奇迹却看得见。人行将乐支行行长李江平,作为曾经的上市工作小组之一,见证了福建金森上市的前前后后。虽然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但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可以“双赢”,这是他始终坚信不疑的。 “做事情,不要说比人家快两步,至少要快一步!”将乐县委县政府对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让李江平至今难忘。2012年6月5日,福建金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募集资金3.7亿元,一举成为我国首家纯森林资源培育型林业上市企业。而绿色准入,也成为将乐金融部门的一个信贷准则。 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让人理解,就难上加难。一方面,福建金森是我国南方蓄积量最大的森林资源培育企业,对于生态的贡献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福建金森要成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引领者、绿色增长的倡导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和福建金森一样,木字号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传导,而且会倒逼金融部门重新审视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产业的未来。庆幸的是,将乐的各家银行,对于福建金森乃至林业产业的支持,没有丝毫动摇。绿色是将乐的原色,绿色产业也是金融的希望所在。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截至8月末,贷款余额为1.54亿元。中行将乐支行行长吴明玉说,这占公司贷款总量的21%。 对绿色经济的重点领域,信贷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对龙头企业的重点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 把绿色金融体系,贯穿于行业发展战略之中,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是将乐各家银行的共同选择。将乐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和木材蓄积量,在整个三明市来说都居于领先地位。而在全市的林权抵押贷款之中,将乐一个县就占到了总量的三分之一。直接以森林资源作为抵押物的抵押率,中行将乐支行就占到了40%。 早在2003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将乐县信用联社就介入了绿色信贷。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相继创新出了6种信贷产品。目前,仅涉林信贷余额,就高达4.15亿元。但是,评估机构资质不完善、缺乏林权交易平台、变现处置相对较难等问题,曾经一度影响绿色信贷业务的拓展。 1.5万亩有待处置的林权,对县信用联社来说,自然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但对福建金森来说,却是闲置在山上尚未利用的“宝贝”。有平台、有技术、有经验,福建金森有意愿“兜底”这些资产。将乐县信用联社主任谢海平看好双方的合作。 这一“兜”,反过来“兜”起了各家金融部门发展绿色金融的信心。 绿色产业
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相生共长、相得益彰。 不爬山,不涉水!林地资源、林分质量……轻点手中的鼠标,整个林区的情况迅速实时呈现。将乐县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福建金森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林业”指挥控制中心,依托三大技术支持系统,打造出可靠的数字林业基础,在将乐搭建起林业生产公共服务平台,森林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资本化。 2016年1月,福建金森集团全额注资成立金茂林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他们成立智慧林业联合实验室,依托高精度激光雷达、无人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研发三维数字化森林资源调查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方式。数字化、可视化、高效、准确、智能的三维数字化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让人类的智慧在各行业领域大放光彩。 走出将乐,天地更加广阔。打造福建首个最大的林权电子交易平台!将林权通过专业遥感技术、专业测绘技术形成标准化交易产品,以在线竞价、招标交易、系统撮合等模式完成交易,实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信用评级、融资担保、林权小额贷款、林木资产收储管理、拍卖交易、政策信息发布等一站式服务。除了搭建三明林权交易平台之外,福建金森集团还将出资成立林权收储平台,进行森林资源收储、培育及经营。 得到绿色金融助力的福建金森集团如虎添翼。智慧林业更应该是创新创业的产业。瞄准创新创业,福建金森集团这些年来开启了绿色转型升级的艰辛历程。科技聚焦新“靶点” ,四位海归博士带着新技术在将乐落地之后,整合资源发展共赢,福建金森的又一家金字号企业应运而生。 每年都要备用两、三个新“靶点”!金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虚拟化合物库筛选为核心技术,结合国际先进的药物化学合成,高通量生化测试,细胞及动物模型分析,致力开发抗癌药物。“投入是阶梯型的,回报是几何型的。”以项目养项目,这是一条可持续的科技探索之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国家千人计划”海归博士,带来了国际领先的金属半固态快速成型专利技术。福建金森介入后,对资源、资本和技术进行有效整合,2013年12月金瑞高科公司开始闯荡市场。滤波器、散热器,现代通信技术、户外基站设备……这些时髦的词汇,第一次在将乐集结。 “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个东西。”来自国家级专业协会的“点赞”,并不是可以轻易得到的。不仅产品更轻,导热性能更好,而且产品中间没有气孔……金属半固态快速成型产品,让传统工艺望洋兴叹。不到三年时间,金瑞高科已经成长为福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和福建省首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 “生产3个亿,就要1个亿在滚动。”重点项目,重点支持,银企对接,进行授信,又是县里为绿色产业架桥铺路。 绿色共享
“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深呼吸的将乐,是全民的财富。坚持绿色发展打品牌,让这一抹绿色,成为将乐百姓最普惠的绿色福利,带来更多的幸福。 只有绿色共享,福建金森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村·民·企合办营林公司模式,可以确保村集体和林农年年有分红,实现循环发展。在具备条件的村,由金森集团、村集体和林农三方,以资金、林地、林木折股合作,成立股份制营林公司。仅在万全乡上华村组建的金森上华林业有限公司,就经营着2.7万亩林地。 “公司+基地+农户”育苗模式,则通过引导贫困户投入土地、劳力,金森集团投入单细胞工程温棚幼苗,建立“家庭式”苗木管护基地。由加盟贫困户进行圃地后续育苗,金森集团强化组织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与贫困群众建立多维度、多要素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集中连片的扶贫苗木繁育产业园。 林地托管造林模式,是由村集体、村民以采伐迹地、宜林荒山的林地使用权入股占30%的股份,金森集团出资对采伐迹地、宜林荒山进行更新造林和营林管理占70%股份。在森林资源培育过程中,金森集团实行良种壮苗造林、工程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与作业设计的审核、质量检查验收和日常管护。林木收益按村集体、村民和金森集团三七的比例分成。 而林权抵押贷款帮扶模式,是由金森集团组建林业小额贷款公司,林农和涉林企业以林权证抵押融资,重点培育家庭林场、合作林场、林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下采集、林下种养、森林旅游等新业态。 山清水秀的万安镇,尽显生态田园之美。成片的杂交鹅掌楸,顶着圆锥冠,披着马褂叶,一个细胞的森林畅想,从这里启航。2013年,福建金森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成立了研发中心,建设全国首个林木单细胞育种规模化基地,建立了福建金森杂交鹅掌楸细胞工程种苗繁育中心。 杂交鹅掌楸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可年产杂交鹅掌楸体胚苗1000万株,这是一篇生态生金的大文章。一个小小玻璃器皿,一只手就可以把握,只要滴上那么一滴,里面就有惊人的200个细胞。通道过筛之后,移液、光照、培养……繁殖系数高,杂交性状优,省时间、省地力。 “给我一颗种子,我只能给你一棵树。”但是,“给我一个细胞,还你一片森林!”全国最大的单细胞种苗繁育中心,在这里化为现实。“不砍一棵树、不砍一片林,发展一个产业”,将乐县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而种苗繁育的金硕公司正在为此而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深呼吸,不是随便吹出来的!”从闽南来将乐还不到10个月,将乐成功村镇银行行长傅培全就已经爱上脚下的这片土地,更看到了绿色金融的希望。而踏实前行的福建金森,则琢磨起省级的森林碳汇交易平台…… 三明日报2016年10月23日A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