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德行善巧调解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水旺

本报记者 李顺亮

“积善、积善,积德行善。”

金溪水碧绕村流,高速路桥跨天行。金秋时节,乍一走进将乐县古镛镇积善村,就会被这里的好一派山水之美所吸引。园区成片、新村连缀……如今,大多过上幸福生活的积善人,都很乐意与远道而来的宾朋一起,对自己的村名作一番演绎。

自然生美景,人文化精神。每一片土地上的百姓,都有自己的一份精神追求。瘦削的脸上透出一份精明能干,今年57岁的人民调解员陈水旺,就在这里书写着自己人民调解这个积德行善的故事。

调解,就是在积德行善

乡里乡亲,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端平”,讲起来十分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1994年,陈水旺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接过了人民调解员的岗位,后来还兼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此后,村里有个邻里纠纷、斗气吵闹,甚至夫妻不和,陈水旺都要去面对。一回回说理道情苦口婆心,一件件矛盾纠纷成功调解。只要乡亲和睦相处、村里风正气顺,哪怕调解再烦再难都值得。

近20年来的调解历程,最让陈水旺高兴的是,村里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今,他要调解的纠纷,大多是涉及征地拆迁、农网改造、林权改革这样的大事,早些年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那些小事却少之又少。

从2006年开始,如何公平合理落实征地补偿,就成为村里最棘手的大事,也是陈水旺调解工作的难事。高唐水电站是金溪流域的第七级水电站,也是金溪流域梯级开发的最后一座水电站。作为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是事关全县人民利益的好事。高唐电站沉没区涉及积善等五个村,仅积善村就征地1100多亩。

进入2007年,积善村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时代。村子就在县城北侧,省道204线穿村而过,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向莆铁路将乐火车站近在咫尺。由于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县里在这里规划建设起积善工业园。积善逐步成为将乐的现代工业新城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4100多亩的征地补偿,也落在了陈水旺身上。

库区和园区一共8千多万的补偿款,对于陈水旺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尤其是园区要“一年出形象、两年出成果、三年见规模”,没有积善村民的全力支持,是万万做不到的。积善全村1800多人,第一次面对8千多万这样的巨款,分配带来一些纠纷自然在所难免。

户口仍在积善村里的出嫁女要不要补偿?风俗习惯与法律规定在村民心头里的冲突,也是头一回真实地在这里上演。这可不是一两个人的纠纷,而是一大拨人的纠纷,都是亲朋好友、邻里邻居,于情于理还是于法,陈水旺犯难了。

既然是大家的难事,还要靠群众一起来解决。很快,陈水旺想到了办法。村民代表大会迅即召开,达成广泛共识之后的决议出台了。村里以2007年1月1日为限,“老人老规矩、新人新办法”。2007年之前的60多个户口仍在村里的出嫁女,按一半来补偿。一切顺利,纠纷不再。

可是,有两位出嫁女情况非常特殊。一位已经60岁左右,离婚后住在村里;另一位45岁上下,则是夫亡未改嫁。她们连带子女的户口一直都在村里,迁也迁不出去。面对矛盾纠纷,村里与村民小组之间,陈水旺多番协调之后,她们终于拿到了全额征地补偿款。

调解,就是在积德行善。这些年,虽然纠纷调解更难了,但是快速发展带来的难,陈水旺都更愿意面对。

调解,关键要工作在前

调解,本身就是在做人的工作。在村里做调解,群众信不信任事关调解纠纷的成败。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把工作做在前头。

回想起积善工业园建设征地补偿的前前后后,陈水旺十分感慨。原来,积善村共有集体林地24000多亩,其中生态林占了1万亩左右。此前,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行,村里的矛盾纠纷开始有抬头的迹象。只要一开村民代表大会,就会争来争去,争起山林的地界。

分还是不分,粗分还是细分?想要按村民小组成片分下去,都已经矛盾重重、没完没了。很快,陈水旺换了一个思路,看来问题的本质还是集体与个人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思路一开天地宽,村民与村里的利益均沾:林木砍伐收益二者五五分成,林地征用补偿二者八二分成。群众的心结随之解开后,矛盾纠纷顿时无影了。

群众利益优先,这也为后来的工业园快速征地,打下了成功的基础。村里的发展变化快,眼前的利益调整大,积善工业园的建设,对于村里的群众来说是新生事物,既可以是发展的“强心剂”,也可能是矛盾的纠纷点。

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在一次次的矛盾纠纷面前,陈水旺没有后退的余地,他能做的只有细心疏导,耐心教育,通过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彻底打消村民的顾虑。积善工业园建设以来,他参与调解了各类矛盾纠纷330多起。

不过,这里的矛盾纠纷却有些不同,大多是村里利益分配的再调整,并不是积善工业园企业与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村里的难事弄清楚了,企业的发展就更有信心了。企业家们纷纷赞叹,将乐的民风很好。企业也与村里互帮互助,有200多人直接就近到工业园内的企业就业。

发展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靠发展。征地补偿的钱,看起来来得十分容易,但却是拿祖宗的基业在进行一锤子买卖,谁要放手一花也就很快没了。积善工业园在快速改变着村里的面貌,更是群众踏上致富路的希望所在。群众看在眼里,村里急在心头,要引导群众把钱花在刀刃上。

集思广益,一个好主意产生了。在积善工业园建设之初,一些村民就拿出自己的征地补偿款,集资成立了工程机械合作社,并且注册了法人。他们买来大型施工机械,承揽了积善工业园里的土石方工程。奇怪的是,村书记、村主任都没有参与工程机械合作社集资。

“有些不该参与的不要参与。”陈水旺这回置身事外,是为了回避与群众争利的嫌。不然,“村民的口水都会淹死人。”

调解,更是要冲在一线

调解,并不总是顺风顺水,尤其是现场调解,更是难上加难。20年来,用陈水旺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风风雨雨都见过。”

新村建设是好事,可是村里修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今年,村里要修的新路,必须从一户人家的附属房开过去。虽然只是猪栏,而且路还没修,可是户主已经在村里放言不肯拆,群众对此议论纷纷。陈水旺提前找到了户主,修桥铺路是好事,一番思想工作做下来,户主居然带头拆起了猪栏。

“越是穷人找我,越是要想尽办法帮人家。”陈水旺这样说,也这样做。村里的“放牛娃”能住上新房,多亏陈水旺无私无畏地顶了上去。岁月总是如梭,村里当年可怜的“放牛娃”,转眼已是50多岁的人了。2007年新村建设红红火火,“放牛娃”也抽签抽到了一块地。

喜事一桩,“放牛娃”的新房要开工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放牛娃”居然跑到村部里,对着陈水旺放声哭泣。原来,喜事变成了烦恼事,吉时已到,“放牛娃”却动不了工。有个别村民硬是拦住,怎么也不肯让他放鞭炮。这些人的理由冠冕堂皇,这里是他们几个人当年关牛的地方。

陈水旺一听,当即与“放牛娃”说,“明天动工,叫挖机来。几点动,我几点到。”第二天,“放牛娃”惴惴不安地再次开工,果然又遇到了阻拦。陈水旺如约半路“杀出”,大声质问:“欺负这种人算什么本事?你敢说这地是你的?”

很快,“放牛娃”开心地住上了新房。讲道理能一讲就通,那是再好不过,对付不讲道理的人,陈水旺也有他的办法。新村建设还在进行,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就接踵而来。2008年的一天,电力施工人员跑来村里反映,挖好的洞里被人填上了鹅卵石,电杆立不下去。

原来,杆洞边上有一幢房子,那个村民不让立杆是担心影响以后自己建新房。可是,杆洞明明是在两幢房子中间。陈水旺赶到现场,好说歹说电杆都立不下去。做工作做不通,只好先立杆,陈水旺当机立断。

村里干部一拖住阻拦的村民,电杆很快立了起来。“这是电啊,这是给村民做好事……”此时,继续再做思想工作的陈水旺,也得到了圆满的结果。群众接受有一个过程。“只要没有私心,帮大家做好事。”陈水旺说,村民都能理解。

只要心中有群众,就会下有群众基础,上有组织关怀。从1994年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之后,陈水旺已经连任了七届村党支部书记。农村不可能没有矛盾纠纷。调解好了,就是在积德行善。积德行善还要巧调解。陈水旺笑着说,“关键要处理在萌芽状态,做到排查在先,预防在前,一旦暴发出来,就会主动变被动了。”

多年来,全村没有一起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民间纠纷引起非正常死亡、民间纠纷引起聚众械斗、民间纠纷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今年8月底,陈水旺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荣誉称号。

三明日报2013年10月6日一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