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长驻文明城

——有关“创城”的政协提案落实侧记

本报记者 李顺亮


呼唤长效管理

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每一座城市都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和重心下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高效运作的方针,对市区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两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随之确立,我市城监队伍下放到梅列、三元两区管理,并且层层落实了街道、社区的管理职责,全面开展各项综合整治工作,城市管理的力度明显加大。

就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改善我市城市管理,在今年年初我市“两会”上,市民建提出了《关于切实抓好我市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建议》,建议解决好街道、社区城市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工资与办公经费的短缺与不足问题,每年下达城市管理目标责任书,设立城市管理与维护专项基金,在街道设立城监中队,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

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可行的城市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市卫生管理从突击型向常态型、短期型向持久型、整治型向建设型、治标型向治本型转变,也是市政协委员的期盼。廖宝珍委员提出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市区卫生长效管理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建立市容市貌管理长效机制,建立长效宣传舆论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把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

点面结合,推进工作。市民盟提出了《关于市区居民住宅区底层小食店前人行道卫生污染及地面破坏严重,亟待加强管理的建议》。刘宁委员提出了《关于制定法规,科学治理餐厨垃圾的建议》。市民进提出了《关于改善东霞小学周边环境的建议》。

良策还须落实。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对两区绩效考核办法的分值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分值,继续加大了市、区各部门和单位城市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并且连续把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对影响城市市容的行业,我市正按照已经制定的规划布局循序渐进实施,对市区餐厨泔水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相关政策也即将出台。

今年,梅列、三元两区各增加了35名市容协管员、15名卫生监督员。梅列区今年4月又将夜市管理职能全部划归各辖区市容管理中队,真正做到重心下移、服务延伸……

保护沙溪水质

沙溪河水质好坏,事关三明文明城的整体形象。

沙溪河作为我市的重要河流,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省、市属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河两岸,所排放的工业废水绝大多数虽然经过处理,但对沙溪河仍然产生一定的污染。对沙溪河污染的治理工作,历届市委、市政府极为关注和重视,多次把沙溪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去年,我市继续开展闽江流域三明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资金,推动工业污染、养殖业污染、生活污染等一批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当年基本完成了26个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治理资金投入7147万元。通过综合整治,沙溪河水水质达标率为94.4%,比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在成绩面前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三明中华职教社看到了问题,并深究其原因:沿河企业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偷排);居民生活废水没有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就直接排放;洗车店、汽车修理厂的污水没有处理直接排放;部分市民素质较低,经常向河中乱扔乱倒垃圾;沙溪河梯级电站建设减缓了河水流速,降低了河水自净能力。

据此,职教社提出了《关于加强沙溪河水域污染治理的建议》。与此同时,市民进提出了《关于解决沙溪河污染问题的建议》,市民盟提出了《关于加强沙溪河沿岸工业废水排放治理的建议》,吴德萍委员提出了《关于荆西片区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建设的建议》。

他们建议制定沙溪河水域环境管理办法;对沿河企业和经营者加强管理和整治,对违反管理办法的施以重罚;对沿河各梯级电站规定其水域保护职责和范围,加强监管;开展爱护母亲河行动,大力宣传、报道保护沙溪河的人和事,对违反管理办法的给予媒体曝光,提高全民素质。

一项一项工作得到了落实。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对沙溪河沿岸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督查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方式,确保沿河两岸所有工业企业的废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并且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加快实施管网改造步伐,进一步提高截污能力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率。同时,定期开展减排核查工作,加快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完成2008年全市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20家废水的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工作。

我市还做好对沙溪河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利用“世界环境日”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等活动,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共同关注沙溪河、爱护沙溪河,真正还三明人民一江碧水,使沙溪河成为市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明人民正在为此不懈努力。

确保交通顺畅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交通车辆的保有量在不断增加,如何确保交通顺畅问题,对城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停车难是大家最头痛的问题。停车难的成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机动车保有量激增。2007年市区机动车辆为55300辆,其中小型汽车约1.2万辆。二是城区公共停车场不足。去年市区共有各类停车场166个,总停车泊位约6340个,但许多停车场被挪作他用,实际供社会车辆停放的可用停车泊位仅2500个。三是停车管理体制不健全。涉及停车管理的部门单位多,且各管一块,收费标准不统一。由于道路停车不收费且方便,很多驾驶员随意停车。

黄勤炎委员分析了问题后,提出了《关于尽快解决三明市区停车难的建议》,建议尽快制定《城市停车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管理,明确管理部门及职责、违反者应承担的责任、统一收费标准。与此同时,市九三学社提出了《关于禁止列西河西路占道停车及经营,保障交通安全行驶的建议》。市民建提出了《关于加强道路斑马线行人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职教社提出了《关于解决市区人行道经常“开膛破肚”问题的几点建议》。刘桂康等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城区人行盲道管理的建议》。市九三学社提出了《关于加强双园路管理的建议》。游小春委员提出了《关于完善公交网络和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的建议》。

停车场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文明程度。共识已经形成!市政府把解决停车难问题纳入了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停车场的管理,整合各类停车场资源,恢复挪作他用的停车场的停车功能,并且在市郊或闲置空地建设简易停车场。停车场建设也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对新建的住宅、办公区、商业楼群强制建设停车场(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阳光城、龙岗小区等居住小区,都按规范要求建设了一定比例的停车设施。

7月4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满足市民公交出行,将得到更好的落实……

三明日报2009年7月15日一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