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达,创先争优振翅飞 本报记者 李顺亮 如今的江滨路一马平川,可一般人并不知道,弱电的迁移,是江滨路施工的前奏。 只有短短的15天时间,前奏自然时间有限,但是任务却不轻:地下不仅有固定电话线,还有宽带和银行专线。从进场到割接完毕,鸿达人果然在15天内,一举啃掉这块硬“骨头”。 其实,抢险救灾、应急维护、通信网络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集成……在三明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鸿达人的身影。 发展兴企 眼下正是多雨时节,与时间赛跑对鸿达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他们正在全力推进“光进E家”项目施工。 其实,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来之不易。2003年,在经历股份制改造的阵痛之后,省鸿达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三明分公司创立。 鸿达不仅承担着三明电信运营商的重大建设项目的施工、维护,而且还是三明陆军预备役通信团的预编单位,担负着重要的通信保障任务。 这些年三明电信业发展风生水起,鸿达也在相伴起舞中不断壮大。但是,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磕磕碰碰在所难免。2007年,三明各电信运营商继续压缩投资规模,工程项目投资大幅削减。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业务不饱和的现象开始突出出来。 市场问题,内部解决,鸿达党支部进行分析研究后,给出了自己独到的办法。他们进一步完善经营班子,成立了经理会,把公司主要领导和重要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列入经理会成员中来,实行重大事项提交公司董事会研究和决策,日常决策向经理会成员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民主管理转变。 向管理要效益,在加强管理中重塑流程,成了党支部关注的重中之重。公司改进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流程,通过流程管理规范公司的各项工作,促进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甘甜。当年,鸿达人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实现了年度三大经营指标——新签合同额、工程结算收入和工程回款率的全面增长,尤其是工程回款率增长了42.02%。 风雨过后见彩虹。2008年之后,中国电信业完成了新一轮的重组,3G牌照的发放尘埃落地,大规模通信建设任务,给鸿达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原有设备拆除、新老线路割接……全市高山之上的466个基站成功替换为中兴C网设备,并且新建了350个基站。 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党支部研究市场发展情况之后,鸿达及时增设了技术支撑中心,保证了3G建设的技术需求。同时,施工班组的标准化建设开始实施,完成了办公场所、安全生产、工程资料、仓库材料、施工流程、汇报制度等标准化建设。他们施工的三明城域网接入层设备扩容工程,获得了“省级优质通信工程一等奖”。 在巩固传统通信业务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挖掘3G建设后带来的其他增值业务。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三明经济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长,智能化弱电系统集成项目越来越多,他们又顺势而为,把业务及时延伸到智能化弱电系统集成项目,实现了业务链的延伸,成为公司利润新的增长极。 创优做人 虽然是企业,但鸿达党支部认为,自己担负的任务、承担的风险不一样,只有抓好企业党建,才能更好地带好队伍,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早在2004年11月,鸿达就成立了党支部,那时正式党员只有3人。随着公司的发展,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党员数已经占到员工总数的20.9%,并且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在施工一线精心培养。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党支部在实践中摸索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并且走出了一条“科学理念引路、先进文化育人、政治工作兴企”的路子。 在2008年我市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面前,鸿达人没有退缩,主动垫付96万元费用,146名员工放弃春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通信抢险救灾工作中。 执行党组织决定不能含糊。他们迅速派出一支技术过硬、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支援广西抗冰救灾工作,克服了语言沟通不易、生活习惯不同等重重困难,持续奋战3个月顺利完成任务,荣获“全国通信行业抗冰救灾先进单位”。 党员就要经得起考验。去年,我市泰宁等地发生特大洪灾,公司又为灾区通信畅通努力向前,不仅派出抗灾抢险队伍,还在3支应急抢修分队中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及时完成了抗洪抢修任务。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当然应该是党建的重点。随着3G业务、智能化弱电系统集成业务、安防业务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加大技术整合力度,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对施工班组成员进行合理化配置。 让员工成才,公司才能成长。党支部先后建起了党员电教室,会议室,购置了投影仪、数码摄像等设备和爱国主义教育音像资料,使党支部活动有场所,党员学习有资料,组织会议召开有场所。 鸿达加强了人员培养的针对性,更加注重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强化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企业还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重点培养一支20人组成的全能型人才队伍,熟练掌握智能化工程、设备工程、管线工程等各类技术。 鸿达党支部还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坚持参与志愿者活动,发动员工志愿参与无偿献血,党员带头献血献血量达3万多毫升。他们不仅多次为灾区群众捐款,长期帮扶梅列、三元中村8名困难儿童,并在中村中心小学设立“鸿达爱心图书室”,被省教育厅关工委授予捐书助学“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开展的“四心一推进”活动,获得2010年度梅列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项目竞赛“一等奖”。 实实在在的党建,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队伍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多次被三明军分区授予“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创新突破 发展永无止境。 但安全生产始终是第一位的。鸿达党支部始终坚持,只有在安全基础上的创新,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突破。因为,安全问题就是“饭碗”问题,安全一票否决制,关系着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真部署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项目安全技术交底、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并且不定期的深入一线进行安全检查,连续7年实现安全生产。 知己知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信技术进步神速,3G业务迅猛发展,智能化弱电系统集成业务、安防业务迅速崛起,鸿达人深知这些都对自己的员工素质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地域空间的情况,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三明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如果老是局限单一业务,那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肯定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应对之策,早已拟定。企业要发展,员工是主体,人才是保证。党支部开始致力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超前储备人才,宁肯让人才等项目,也决不能让项目等人才,使人才工作始终处于“领跑”状态。 在把每一项工程做好做实,让客户满意、社会认可的同时,鸿达人把进一步做强做大的突破口,放在了业务多元化上,寻求单一业务向多元业务的转变。 早在2005年,鸿达人就开始介入我市的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和安防工程的建设。随着三明经济实力的增强,智能化系统集成业务和安防业务这些年也在日益增长。仅鸿达一家,去年这一块的业务量,就比前年增长了三倍有余。 鸿达人已成为我市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设计与施工的生力军。正是基于信任,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最终选择了鸿达,进行总额180多万元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因为除了治安监控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有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机遇摆在眼前。三明“退城入园”、“退二进三”的脚步不断加强,大规模新建的住宅小区和写字楼,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配套必不可少。他们积极整合资源,探索新的业务领域,成功提出了ICT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基于3G应用的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 今年初,鸿达与中国电信签署了三明全区ICT系统集成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我市经济繁荣带全力推进ICT系统集成业务、智能家居业务和安防业务的市场开拓,为我市加快推进“光网城市”,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继续努力。 三明日报2011年5月22日A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