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削山平谷托“明珠” ——我市重大项目三明体育中心建设扫描 本报记者 李顺亮 李远明 三明市体育场馆效果图 人勤春来早。 塔吊林立、机声轰鸣……3月4日,一到今年我市重大项目——三明体育场馆的建设现场,置身于钢架林立的环形体育场之中,再向南俯瞰日新月异的三明市区,记者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里曾经可是一座不小的山。如今,三明人民鼓起创业的气魄,削下了30多米的山头,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市区东新六路的北侧,托举起“璀璨明珠、梦舞绿都”的三明体育场馆。 这里天天是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坚定不移的目标,摆在我们眼前:今年9月,这个项目就要竣工并且投入使用。届时,三明市区没有大型体育场馆的历史,将会随风而去。 破茧成蝶,项目终于启动 一座城市没有大型体育场馆,就如一个家没有客厅一般让人难受。曾几何时,因为没有大型体育场馆,很多大型运动会、大型文艺演出,都不得不与三明擦肩而过。这常常让三明人民感到无言。 2010年11月4日,对于三明这座新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城市建设史而言,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总投资3.6亿元的三明市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终于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一个曾经渴望拥有的梦想。建设大型体育场馆,是三明广大干部群众多年的一个心愿。因为,它不仅可以促进三明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同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可以提升三明城市的整体形象。 人生有梦,但有时梦总是难圆,一座城市似乎也是这样。建设一座大型体育场馆往往受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限制,它不仅需要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近,还要求所座落的地势相对较平。此外,项目所需要的连片用地,也相对较多。 可是,熟悉三明地形地貌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当年小“三线”建设崛起的优势,如今却成了三明城市进一步跨越的劣势。虽然碧绿如带的沙溪蜿蜒而过,但是壮实的两山夹着这条河,周边高山多、河谷平地少,让座落在沙溪两岸狭长河谷地带的三明市区,想找一块能直接作为体育场馆建设用地的地块,无疑是难上加难。 从三明南部台江新区,到三明北部徐碧新城,大型体育场馆要在三明落地,似乎总是磕磕碰碰。作为事关全民健身、群众娱乐的民生工程,是大事一件。要不要建,当然要建,没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建在哪里,标准如何……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乍看起来,似乎是这样一道又一道难以逾越的难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难题,总有破解的时候。经过综合考虑,反复比较权衡,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把三明体育场馆建在贵溪洋新区地块。贵溪洋新区,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打造海峡西岸“大三明”决策的核心区域之一。而三明大型体育场馆,无疑是这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带动项目。 三明体育场馆选择落地于此,无论是对推动三明市区与沙县的同城化,还是对带动贵溪洋、洋溪的北部新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抑或是在城市运营成本最低化、公共设施利用率最大化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鸿波如是说。 毕竟,三明市区在沙溪河的东侧列东、徐碧这一带,聚集了整个三明市区大量的人口。而大型体育场馆,最佳的选择自然是需要做到大量人流的快速聚散。可是大家都知道,贵溪洋新区平地有限,况且还有一些看似不小的山。没有平地不要紧,那就挖山造地吧!没有条件,咱们创造条件也要上!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 于是,建设体育场馆迅速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仅要抓紧建!而且还要建好! 规划设计是项目建设的灵魂。项目建设,规划必须先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聘请一流团队来参与规划设计,是当仁不让的上上之选。这不,设计团队中部分人员还曾参与过2010年广州亚运会比赛场馆设计。 聚思广益才能造就精品。这一点,决策者们自然知道这个理。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出来后,市里又多次召开会议,请来方方面面人士的建议献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里还广开言路,把比选的两个初步方案,通过互联网全面公开,征求广大三明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多次优化,立意“璀璨明珠、梦舞绿都”的第一方案,凭借其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涵,最终脱颖而出。 精心运作,项目现场火热 这是春意盎然、万象更新的春天,也是精心运作、科学发展的春天。 扎钢筋、立模板、搭脚手架、浇捣水泥……虽然山坡上掠过的风依然还有初春的丝丝寒意,但是在三明体育场馆建设工地上,现场的机械轰鸣声里,6台塔吊之下500多名工人一直在紧张忙碌着,这里热火朝天的景象让记者感受到了阵阵暖意。 蓄势既久,其发必速。记者爬上附近的山登高俯视,可喜的圆环形状展现在了眼前,三明体育场馆已经初具雏形。经过有关方面和全体建设者4个多月的努力,工程已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体育场:完成基础、地梁混凝土浇捣;完成混凝土方量7000多立方米;到2月底,一层柱和二层梁板的模板,分别完成30%、20%。3月15日前,可以完成二层梁板砼。 体育馆:完成基础、地梁混凝土浇捣;完成砼方量8500方方米;到2月底,完成一层柱及二层梁板的模板安装。目前,二层梁板砼即将完成。 与此同时,体育场馆周边道路已开始进行道路土石方开挖,高架立交桥基础施工也同步展开。 进度安排是倒计时的。4月底完成体育场的主体框架,7月底完成体育场管桁架安装,9月底体育场竣工。4月份完成体育馆主体结构,7月底完成体育馆钢结构,9月底体育馆竣工。 按常理,建设一座大型现代体育场馆工期通常为2年。可按照要求,三明体育场馆今年9月就要正式投入使用。掐指一算,从项目正式开工,到项目计划竣工,连一年时间都不到?现在是3月份,距今年9月底,也就半年多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项目能如期完工吗? 保质保量如期完工!记者在施工现场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市委书记黄琪玉、市长刘道崎,不时来到施工现场视察。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也高度关注着这里的情况。信心不仅来自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来自于梅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来自于这里有一个团结的项目团队在精心运作。就连弃土这样的事,也会牵挂着市领导的心。难题在这里总是一次又一次得以圆满解决,给全体建设者们的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三明体育场馆项目建设现场,记者见到了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贵溪洋项目部负责人乐开宝。穿着雨鞋的他,刚回到项目部办公室没一会,又回到工地上了。也难怪,建筑材料组织,部门单位协调,现场项目指导,联系设计部门,以及施工环境的营造,让项目部十几个同志都忙得不亦乐乎。“跑上跑下,忙前忙后,从项目开工到现在,我已经穿坏了两双雨鞋了。”乐开宝说。 三明体育场馆今年9月投入使用,无疑是一项不容改变的硬任务,因为2011年福建省农运会将要在这里精彩登场,有75个代表团、1400多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篮球等13个竞赛项目的角逐。聚智集力,才能攻坚克难。既要抢时间、抓进度,又要保安全、保质量,作为项目业主的市城投公司,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 大年三十,这里的工地才稍稍歇下。正月初三,这里的现场又是一派忙碌。春节让用工暂时出现了紧张,市城投公司和施工单位一起想办法,从福州、厦门、泉州、南平等地抽调一批施工班组,买好工人车票甚至动用大巴运送,赶来增援体育场馆的现场作业。在采取倒班制,最大限度发挥施工力量,更快地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为了确保场馆施工质量,夜间最多干到十点就停止了施工。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三明体育场馆作为一项公共设施,如何确保其建筑质量的安全,当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钢结构施工是工程的重要一环,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从上海请来的专业队伍将会进场施工。为了确保项目能够达到精心施工、严格管理这一要求,他们还请来了福建省监理公司来负责项目监理。 璀璨明珠,期待梦舞绿都 时间不等人。挖山造地的行动,早在抓紧规划设计的当时,就迅速展开。 挖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测算,将近1000万立方的土石方,仅仅石头就占了83%。挖掘机、运土车……200多台套的各式机械24小时不停作业,在历经数月的轮番上阵、日夜施工之后,偌大的一座槠子山,才最终在2010年11月前被基本挖平。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没看到运土出来,怎么这里山就没了……”说起这些奇迹,盯在工地上的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惠明笑了。 削山平谷,这里即将崛起的大型体育场馆,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迹。“璀璨明珠,梦舞绿都”,仅仅翻看效果图,本着美观、实用、方便群众原则设计的三明体育场馆,就让记者眼前为之一亮。 其实,这里不仅是一场一馆,更是大的体育中心,是三明建设史上的地标性建筑物。三农公司的搬迁,三明城市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槠子山的削平,三明北部彻底打开视线;体育中心的落地,让三明拥有了全省一流的体育场馆。 从设计理念,到建筑外形,以及整个项目的合理性,都优于目前省内建好的体育场馆。这是前来考察的福建省体育专家给予的评价。这是因为我们确实在这个项目上花了大心思,下了大力气。这不,在体育场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客家土楼围合的空间结构与环形双坡屋顶等地域文化元素。 用一根舞动的“飘带”将体育场与体育馆两座建筑连为一体,在夜色中灯光中随流动的曲线闪亮,宛若流动的沙溪河,椭圆形的体育馆在灯光的照耀下,色彩梦幻,宛如明珠。别小看了这根舞动的“飘带”,它本来最早仅仅是一个造型,后来集思广益变成了一条人行通道,并且还更进一步,为了加快人员的疏散,这根“飘带”直接跨过公路,把靠山的300亩体育场馆与滨河的200亩体育公园,浑然天成地连在了一起。 在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及功能上,也令人刮目相看:体育中心总占地500亩,体育场馆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不仅声、光、电会在这里完美亮相,而且整个绿化率将达到30.1%。更为重要的是,建成后的体育场馆,如何更好服务三明人民得到了重视。 ——体育场可容纳20000人。中央为国际标准400米田径赛场,跑道中间为65×105米标准足球场,东面设撑杆跳区,西面设跳远以及三级跳区,南端设标枪投掷区,北端设铅球、铁饼、链球投掷区以及跳高、3000米障碍赛水池。 ——体育馆可容纳6000人。内场为51×32.4米,能满足多个比赛项目及综合文艺演出的需求。活动座椅收起时,内场为64.8×39.3米,可满足多功能Ⅱ形场地要求,可以举行手球、网球、蓝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藤球、国际体操等正式比赛。西区设有训练馆,内有乒乓球训练厅、举重训练厅,可为平时全民健身提供更大的练习场地。 ——体育场馆室外有面积5.4万平方米的广场及两个附属训练场,8个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6个网球场、2个门球场,以及室外健身场地等。 宜居的三明,需要大型体育场馆来提高全民体质、丰富百姓生活。春天孕育着希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时,从三明北一下高速公路,跨过沙溪河,迎面而来的就是漂亮的三明体育中心。 让我们一同期待三明体育场馆早日竣工,共同分享即将到来的那一份喜悦…… 三明日报2011年3月9日A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