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人都有希望”

——三明学院在服务海西建设中加强人才工作侧记

李顺亮

“一二日月照三明”。从“花城”昆明一来到“文明城”三明,三明学院让晋芳伟教授的心情顿开,上联脱口而出。

教师节眼看就要到了。到三明学院的这几天,他不仅在琢磨下联,还在联系为我市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做点事。“心动不如行动,一来就要开始干。”他自己这么做,也这么告诫学生,进校第一天就要有所准备。

晋芳伟教授,是三明学院刚刚从云南农业大学引进的。这一批和他一起引进的,还有留美博士刘持标、黄葵夫妇等60多位。

创业的精神长存

大学是需要文化积淀的地方,文化积淀里最重要的是有一种精神在。

曹云露教授生前也是三明学院引进的人才,他把生命都献给了三明学院。虽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早已提炼出来,作为学院精神的一部分传承了下来。

每当从理工楼走过的时候,一看到曹云露教授的塑像,心中的敬意都会油然而生,三明学院党委书记马国防说,像这样优秀的教师越多,三明学院就越有希望。

毕业于西安交大的吴龙博士就是曹云露教授2007年1月引进的。曹云露教授担任系主任后,开始做强做大机械制造专业。这个前身师范类的物理系,如今早已面貌一新,生长出了光、机、电等多个学科,成了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但曹云露教授离去后,机械制造专业没有了顶梁柱。为此,吴龙博士也曾一时颇为忐忑。学院党委了解情况后,随即大胆破格使用,吴龙当上了系主任助理,半年后又转为系副主任,分管科研工作。

吴龙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系里的中青年教师“顶天立地”搞科研。他说,“顶天”就是跟踪最新科技前沿,“立地”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们与市质监局合作的汽车衡检定装置,已经进入国家专利申请的公示阶段。

这些日子,他们还就市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后续项目,与市科技局和有关企业进行沟通,并且与三重铸锻公司合作,对产品进行强度分析。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不仅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而且实现了科研项目的良性循环。

我市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三明市第一家产业技术联盟。原来,三明学院科研处和物理机电工程系为此进行了半年多的筹备。今年7月,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他们联合我市汽车和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以及科研、计量、管理等有关单位成功组建。

这几天,晋芳伟教授的到来,是吴龙博士的开心事。晋芳伟教授是机械制造的行家里手,系里的机械制造又有了顶梁柱。而晋芳伟教授也庆幸自己选择了三明学院。他说,这和自己的专业背景恰好对接,想多做点事更有条件。

科学研究很难,两个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更是难上加难。晋芳伟教授是在上海大学读的博士,正因为是理科与工科结合的跨领域研究,他的博士念了五年多。学业有成之后,他一天到晚就想着找一个好的干事创业平台,实实在在地做点事。

这里有干事创业的平台,自然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高层次人才,专门量身订做发展平台,是三明学院的成功经验。张君诚博士从福建农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学院工作后,学院让他牵头组建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

作为三明学院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和创建者,张君诚博士为研究所建设发展付出了辛劳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研究所迄今已成功申报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两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2006年成功申办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并实现当年招生;所依托的植物学科被列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就是最好的回报。

海西春潮涌,去年,三明学院在全省高校中第一个制订服务海西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规划,并且确定了服务海西建设的8个重点科研项目。创业的精神长存,就是这些志在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挑起了一个又一个项目。

真挚的感情常在

事业可以留人。这些年,三明学院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没有一个流失的,就是最好的例证。但背后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深藏着三明学院对人才的一份又一份真挚的感情。

当年,曹云露教授是一家子来到三明学院的。曹云露教授的不幸离去,让他的爱人董杰十分痛苦,终日以泪洗面。三明学院了解情况后,经过一番认真考察,学院党委决定对董杰予以重用,担任外语系副主任,分管公共外语教学。

原来,董杰当时是在“绿叶”扶“红花”,全力支持曹云露教授的工作,本来她的工作能力就不错。学院多压担子,让她多担责任后,她很快振作起来,把全部精力转移到工作上来。很快,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公共外语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王仁章教授是前些年三明学院从吉林引进的,原来在吉林时就是硕士生导师,科研的能力就比较强。三明学院新领导班子到位后,了解了相关情况,随后兑现承诺、待遇不变,让他担任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书记兼副主任,并且明确分管科研,既解决了他的待遇,又发挥了他的特长。

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今,王仁章教授在三明学院服务海西建设的项目中大显身手,不仅是生物化工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而且是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三明学院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个省级创新平台,是全省新建本科院校的第一家。“我们是外来的,但是这里氛围特好,没有陌生的感觉,只有家的温暖。”像这样的肺腑之言,出自王仁章教授这些人才之口并不奇怪,他们真心把三明学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真挚的感情常在,贴心支持人才创业,每一位教师都会感动。不仅是引进的刘纪峰、余达忠等,本院的人才也都安心创业。“现在这里确实可以呆了,读博的钱是小事。”有一位原来不让学院知道、私下读博的教师这样说。如今,他带起学生团队,主动帮助设计,生龙活虎。

“带着深厚的感情抓人才,满怀热情地聚人才,极端负责地用人才”,三明学院每位校领导都联系2至3名专家学者,从院到系大家都来做高层次人才的知心朋友。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生活上爱护,在这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三明学院发展要靠人才,而引进人才、爱惜人才是大家的事。人事处处长、系主任赶到飞机场接机,学院主要领导直接面谈,这在三明学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几天,土木建筑系负责人刚好要去北京开会,又要特地去大连理工大学和一位土建专业博士见面。

“谁都不可能向每个人介绍我在干什么。”校园网在三明学院也成为了解情况、沟通感情的一个重要渠道。干事创业、跨越发展,更要在三明学院校园网上全部亮相公开。“你们更新是最快的,学院当天的情况,当天就可以在校园网上看到。”晋芳伟教授和留美博士刘持标、黄葵夫妇等,就是通过校园网了解三明学院。

“只要你过来,我们给你解决!”高层次人才大老远来三明奉献很不容易,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天经地义。这些天,三明学院相关部门又开始张罗晋芳伟教授孩子入园的事。

育才的目标更高

一个地方要发展,既要看班子,又要看队伍,二者相辅相成。三明学院书记马国防说,班子要爱惜人才,队伍要不断完善,不管是引进的人才,还是本地的人才,都要一视同仁,真心爱才、惜才,让每一个三明学院人都有希望。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三明学院的特点就是年轻教师多,占了全校教师的50%左右。既要出外进修,也要校内培养,三明学院实行了青年教师助教制和导师制,同时还送教师去企业锻炼,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新建本科学院以来,三明学院已经投入600多万元,作为教师的培养、进修和培训费用,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160多人,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50%,还选送50多位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中青年老师到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访学……

三明学院新建时,仅仅只有10位教授,短短的几年时间,现在已经有36位教授,今年又有7位副教授符合晋升教授条件。而我省同期新建的一所本科院校,现在还是仅有15位教授。

今年秋季新生入学后,三明学院的办学规模首次突破万人大关。人才队伍的引进,师资队伍的培养,更加突显出来。如今,三明学院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又开始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先行先试,让人才在服务海西中争先创优。如今,新组建的海峡理工学院、海峡动漫学院,每位教师员工都在主动在挑大梁。海峡动漫学院作为全省高校里惟一本科层次的动漫学院,受到了全省的瞩目,动漫基地以及企业争相前来洽谈合作。

每一位员工都是三明学院的宝贵财富。原来三明学院的辅导员都是编外运行,曾有辅导员想转岗位。马国防书记知道后说,“转什么岗,这就是您终生的岗。”很快,30多位辅导员都有了编制,并且推出4级6档辅导员制度,给予相应待遇,让辅导员也成为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

人家默默无闻奉献,组织上不能亏待人家。不看岗位看贡献,不看资历看实绩,三明学院对此有着清楚的认识。这两年,有20几位辅导员经过公开选拔走上了科级管理岗位。而55岁的辅导员郭远景,长年累月把学生当孩子,感动了所有评委,刚刚全票获得全省“十佳辅导员”称号。

一个身边的曹阳飞宇,感动了三明学院的所有大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目标,他们就会自己努力”,正确引导的结果,就是把校风也带好起来了。三明学院大学生党员数这两年突飞猛进,去年在全省所有高校里排名第五位,今年已经跃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厦门大学。

这些天,三明学院喜讯不断传来。艺术设计专业获得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实现了三明学院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零的突破。副院长刘健教授列入省六届高校教学名师名单。三明学院首批10名学生赴台湾高校学习交流……

注:这是一篇未见报稿。 一句话可以扼杀一篇稿件,这不是什么稀奇事。只是可惜了这篇稿子,对不起晋芳伟教授的激情与对联……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