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崛起正当时

李顺亮

小城镇,崛起正当时。

目前,我市2个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建设全面加速。永安市小陶镇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采取BT(建设-移交)模式,由台商全额垫资建设天心岛花园基础设施;1至7月,尤溪县洋中镇引进签约项目14个,固定资产总投资3.1亿元,千亩工业园建设热火朝天,园区已完成投资3300万元。

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市既定的工作目标。如今,我市另外17个市中心乡镇发展,也是如火如荼。

崭露头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小城镇逐渐崭露头角。统计数据显示,至2009年底,三明市城镇常住人口117.2万人,城镇化率为44.4%。

我市的城镇化进程,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按照国际惯例,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属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据测算,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这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着力重点推进城镇化的结果。小城镇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我市采取了建设县域经济次中心的举措,2004年市委、市政府就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三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推进小城镇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选择永安市小陶镇、尤溪县洋中镇、沙县青州镇、泰宁县朱口镇、将乐县万安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次中心的试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小城镇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市县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在配齐配强重点中心乡镇领导班子、扩大重点中心乡镇的行政管理权限同时,还在土地等一系列政策上给重点中心乡镇发展配套。这5个县(市)都明确规定,每年从全县(市)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金净收入中提留一定比例,作为县域次中心的重点中心乡镇建设专项资金。

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定位更加科学,园区建设迅速推进,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今年8月6日,小陶镇、洋中镇在全市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动员视频会议上介绍了各自的做法。几年来的建设,使我市的小城镇以跨越式的加速度在变化。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仅仅到2006年,三明各县域经济次中心工业产值就平均完成2.5亿元,最高的小陶镇完成3.3亿元,而到2009年,小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完成8亿元。

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全市城镇化水平总体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沙县-三明-永安“主轴”城镇化较高,而“两翼”城镇化较低的局面。

差距摆在眼前。“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省政府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为我市小城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再次将区位较好、发展较快、建成区面积较大、非农产业人口较多、城镇功能配套较全、具有较强带动辐射能力的中心乡镇工作,列入2010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时不我待

发展时不我待。

永安市小陶镇、尤溪县洋中镇,有幸成为了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小陶镇按照“宜农、宜旅、宜居、宜创业的山水田园城镇”目标,做强做优矿业、竹木、农副产品加工、纺织产业;洋中镇以建设轻工业和农副产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为重点,实施“闽中山海对接第一镇、海西省会城市后花园、舒适宜居城市综合体”目标。

建设一条以205国道为轴线的工业经济走廊,开发和规划长坂、大陶口、八一三个工业集中区,这“一线三区”的工业总体布局,早已是小陶镇的重中之重,抓好建福水泥项目、白碳黑项目、纳米碳酸钙项目,工作一项一项正在落实。

小陶镇原属宁洋县治驻地,历来是三明通往闽西、赣南、粤东北的门户,是一个商品流的通集散地。如今,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也已启动,小陶镇自来水厂、天心岛小区、农贸市场、森林公园等6个项目已动工。

而洋中镇作为三明面向省会福州的门户,到三明与福州二者的时空基本相同。他们围绕三明尤溪县域次中心,福州一小时经济圈中的现代工贸、旅游城镇的定位,把后楼、龙洋、洋边、际口等村纳入镇区规划范畴,全面完善城镇面积40平方公里的“两轴、一心、一带、两片区”的建设规划,并且确保今年10月底前完成主要专项规划及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与此同时,我市着手加快梅列区陈大镇、洋溪乡、三元区莘口镇、岩前镇、永安市贡川镇、大田县桃源镇、建设镇、尤溪县坂面乡、沙县夏茂镇、青州镇、将乐县万安镇、泰宁县朱口镇、建宁县里心镇、宁化县石壁镇、曹坊乡、清流县嵩溪镇、明溪县沙溪乡共17个市中心乡镇发展。

小城镇的发展,担负着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的重要使命,这在三明已经成为共识。而规划的科学性,对小城镇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市民建曾建议,对确定的17个重点中心镇,实施“人口向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小区集中、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的发展战略,特别要理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

7月8日,市里出台了支持省试点镇、市中心乡镇发展的政策措施。省试点镇规划建设目标(一个规划期20年即到2030年)按照“宜居城市综合体”确定为:人口规模不低于6万人,建成区面积不低于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不低于25平方公里。市中心乡镇参照省试点镇标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突出特色,进行规划设计,抓紧启动规划调整修编,力争在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我市还在基础设施投资、财税、金融、用地、房地产开发、人口集聚、优质服务方面,促进建设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列入省试点镇规划的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公交场站、防洪排涝、义务教育、医疗和计生服务站、文体场馆、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列为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

省试点镇将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建成辐射带动力强的宜居城市综合体。市中心乡镇将在三至五年内,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生态优美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新型宜居城镇。

目标已经定下,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事在人为

小城镇,既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领头雁,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小城镇建设事在人为,就要攻坚克难。

小城镇建设缺乏资金,众所周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但新建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围绕小城镇发展,创新投资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创造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发展的路子,是关键所在。

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BOT 、BT 、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在我市早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地中心乡镇组建了城镇建设投资公司, 实行项目综合开发、滚动发展。泰宁县朱口镇也组建了小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思路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以公用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吸引个人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全面负责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等工作。

小城镇吸引力不足,人口聚集速度不快,也是问题。我市地处山区,居住分散,随着这些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力度加大,小城镇的人口聚集问题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在产业集聚的同时,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是实践证明可行的做旺人气的办法。如今,重建一新的尤溪县坂面卫生院,业务量早已由2006年的132万增至去年的293万元,开放的35张床位,常常人满为患。今年还要建设医技楼。

提升教育质量,发展卫生事业,进入了决策者的视线。市里确定,2012年前,省试点镇的中心小学和初中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市级评估验收,完成一所乡(镇)公办独立中心幼儿园建设并通过市级农村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市中心乡镇也要参照此标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2012年前,省试点镇卫生院要达乙类卫生院标准,市中心乡镇卫生院也要不断完善设施提高档次。

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也开始加快。各地按照规划要求,选择适宜地段建设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文体休闲广场或游乐公园。推进建设文化站、图书室、体育活动室等功能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鼓励、引导和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以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信息传递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中心建设。

小城镇在实施规划的前提下,做好产业支撑文章,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小城镇发展的治本之策。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强化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在我市蔚然成风。三元区莘口镇积极引导特色产业向园区聚集,形成精细化工、机械铸造、旅游三产、林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打造出黄砂万亩化工园、汇华机械铸造园、格氏栲旅游林博园、竹洲林产品加工园等四个特色产业聚集园区,成为我市城市主轴线上的工业明星。7月1日三农(集团)公司搬迁项目正式开工。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发展的办法来突破。眼下,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成为五大战役之一。我市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明大地上……

三明日报2010年8月22日一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