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战略,让三明变了新模样

李顺亮

海西战略,让三明变了新模样。

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这是三明人民的特大喜讯,也是三明人民多年的夙愿。

国家海西战略推进一年多来,三明见证着海西的发展与变化:从“井底”到“井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发展到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从资源到市场,三明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优势突破……

从“井底”到“井口”

山不转水转。

2004年1月,我省首次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海西战略,第一次强烈冲击着三明人民的发展思维。处于海西中部的三明老区,当年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闽中大井的“井底”,福建崛起的“龙身”。“井底”说的是三明处于交通的盲区,龙身意寓的是快速发展的枢纽。

交通,是福建跳出闽字大门的突破口,是三明老区跃升的前提,呼应建设海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三明为此经历了艰苦的跋涉。2004年,三明第一条出省的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8年底,第二条通往闽南沿海的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通车。从此,三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8公里,跃升全省第一。

如今,三明的交通早已是前后“两重天”,海西三明综合交通枢纽,开始跃然于福建的版图之上。三明作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在国家海西战略推进一年多来,正加速从“井底”到“井口”的嬗变。今年4月10日,永武高速三明段正式通车运营,这标志着三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400公里。

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长春至深圳福建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省“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第三纵,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南联珠三角、北接长三角的一条新通道。从此,三明成为中国两大经济区域“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经济快速联动的大动脉。

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现在,永(安)宁(化)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已是快马加鞭,今年底路基土建工程要基本结束,明年进行机电、三大系统、房建工程施工,力争明年底试通车。去年12月,建(宁)泰(宁)高速正式开工,项目建设期只有三年时间。2012年之内,三明还将陆续开工建设4个项目近200公里高速公路,三(明)厦(门)高速、永(安)漳(州)高速、尤溪至莆田兴化湾高速、三明至明溪高速,很快要在这里交织。

当年,深居闽中的三明人第一次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建成了轰动全国的鹰厦铁路。然而,50年过去了,三明新增铁路为零、快速铁路为零。海西战略,让三明人民开始追赶时代的列车,“无中生有”策划了向(塘)莆(田)快速铁路,迅速列入国家“十一五”铁路建设规划,并于2007年底动工,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从立项到获批动工时间最短的铁路。

在“向莆铁路”效应的带动下,三明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今,与三明息息相关的南(平)三(明)龙(岩)、浦(城)建(宁)龙(岩)、长(汀)泉(州)铁路很快就要陆续开工,三明即将成为海西快速铁路建设的大工地。

思路越干越明,三明未来的交通就是要着眼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着力于现代运输业发展和几大运输体系的联接和融合,为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连接创造条件。今年2月,福建省与国家民航局就支持福建兴建三明沙县机场在内的四个机场,也达成共识。

一通百通,海西八方纵横,三明正在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开放通道的重要枢纽。

从发展到提升

三明,因工业而生,因产业而起,因企业而兴,成就了福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成就了福建特色的农产品基地。三明是共产党亲手缔造的城市,三明有责任在落实国家海西战略中续写新的辉煌。

在海西建设的大背景下,三明加快崛起的突破口在哪,市委、市政府几经探索。按照“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思路,发挥三明的比较优势,做好自己的特色文章,成为落实国家海西战略推进三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于是,三明因地制宜打造大产业,扶持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构筑大园区。海西战略实施以来,三明每年全市第一场大会就是项目工作会,重大生产性项目打“头阵”,围绕冶金及压延、汽车与装备制造业、林产工业、矿产品加工业和生物医药,构建“4+1”产业集群,在增总量、提效益、强后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去年,全市生产总值734.24亿元,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26亿元,增长32.3%;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96亿元,增长15.2%。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市冶金产业集群跻身全省13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行列,结束了福建没有自产中厚板的历史。今年4月20日,不锈钢复合板项目试产成功。如今,三明成为全省最大的载重车生产基地,林产工业产值全省第一,列入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区域……去年,我市机械及汽车产业、纺织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新增5枚中国驰名商标。

一次又一次捷报坚定了三明发展的信心。围绕重点建设,做到重点保障、重点服务、重点突破,去年15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3.86亿元,63个项目建成投产。围绕生产性项目建设,去年加快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特别是63个在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2.54亿元,增长55.8%。

在国家海西战略一周年之际,三明献上了一份厚礼。4月28日,福建三明核电有限公司在福州正式揭牌,这标志着三明示范快堆核电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选址将乐县的三明核电项目,将成为我国首个“以我为主、中俄合作”建造的示范快堆电站。快堆技术是目前世界公认最先进的第四代堆型之一,发展快堆可形成核燃料的闭式循环,是我国核能科学发展、解决能源危机和减缓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三明示范快堆核电项目对促进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发展到提升,国家海西战略实施一年来,三明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围绕今年开展的项目推进年活动,我市各个重大项目工作组更加负责、更加主动,有效运作、有力推进……

从资源到市场

山美水美,三明魅力无限。

不能守着“金山”叫穷!2007年三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8%,居全省前列;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为100,居全省首位。三明生态建设居全国、全省领先地位,从资源到品牌的文章,自然摆在了我们面前。

资源要形成优势,还得走市场突破的路子。国家海西战略的出台,再一次让三明有了全新的视角。三明的特色在林,三明的潜力在林,三明开展两岸合作,突破口也在林。把这种资源的优势,放在闽台交流合作支撑体系中审视后,三明突出“绿”、围绕“林”、注重“文”,在两岸交流合作中更高站位、先行先试,利用已经构筑的特色平台“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把小“林子”做成了大合作。

依托走在全国前列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成的优势,利用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品牌,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特色会展“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三明不失时机举办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并且成功升格为国家级会展品牌。去年第四届林博会参会参展喜宾客商达到2430人,签约项目168项,总投资125.12亿元。

在去年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上,三明台商投资区也开始全力运作。今年1月,三明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和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评审。三明台商投资区将按照“一区多园”的构想,将三明市区、永安、沙县、大田、将乐的九个地块组团,作为海西三明台商投资区的开发区域,规划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三元吉口、永安贡川作为核心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三明台商投资区吉口新兴产业园5.2平方公里启动区的横向主干道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9月竣工。

与此同时,三明有客家祖地,有朱熹的诞生地,有吉山抗战文化遗址,这些都是进行沟通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借助这些纽带,三明拓展合作渠道,打造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抓紧实施的海峡客家始祖文化园、海峡慈航宗教文化园、抗战对台文化交流基地等项目,正在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三明本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三明人来自五湖四海。商业的主力军是商人,成立并且依托商会的力量,建设市场,扩大商机,做旺人气,进入了三明的视线。超常运作,是福建最大的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建设得以快速推进的关键所在。这个专业市场通过公司化运作,在各部门密切配合下进展顺利,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00亿元,税收近2亿元。市场兴,人气旺,随着徐碧新城建设等重点项目的不断推进,三明这座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发展。

日新月异的海西,承载着三明人民新的发展梦想……

三明日报2010年5月18日一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