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将乐县深入开展“四百活动”侧记 李顺亮 “进百家门、知百家事、帮百家忙、交百姓友”,一提起县里开展的这“四百活动”,连刚回到将乐县光明乡曹地村的农民肖金荣都知道。 这几年,肖金荣到三明依靠搬运谋生,一年收入2万多元,老家的事就顾不上那么多了。这一回来,听说自家的土地证快可以拿了,4月17日他又过来便民服务点看看。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一脸憨厚的肖金荣脱口而出,“大家都知道,就是帮我们办事的。” 干部群众“连心桥” 去年3月,将乐县委决定,在全县乡(镇)村(社区)开展“四百活动”,全县干部迅速沉到了基层。将乐135个村,“四百活动”督察办主任康大伦走了132个村。 2005年“6·21”洪灾过后,光明乡灾民新村一个个拔地而起,离县城仅有1.5公里远的茶林新村,就是其中的一个。茶林新村里安置了来自曹地、渠许、界源3个村的68户灾民。 本来基本荒芜的茶林,突然冒出一个新村,自然事就多。虽然新村并不是行政村,但乡里还是在这里设了一个便民服务点。大事小事往这里跑,成了灾民们的习惯。 进百家门,才能知道百家事。当年的洪灾过后,有一批灾民因为在外打工等原因,并没有到茶林新村建房。这些日子,这14户群众的建房企盼,一直是乡党委书记熊拥军的心事。还好,找张公村拿地的事,已经有了些眉目,只等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当时,个别群众意见很大,天天中午打来电话,甚至指责“怎么一个月骗一个月”。其实,“四百活动”进村入户的干部,早把情况汇总到乡里,乡里不仅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协调会,还帮助跑县里进行新村规划设计。 出去做生意赚到钱了,现在回来建个新房,想享受当时的灾民安置政策,进村入户的干部能理解群众的心情。既然群众不理解,那就请来群众一道开会。乡里“开门”办公的之后,这批群众终于理解,虽然事情进展缓慢,但乡里是真心为他们办事。 只有真心帮百家忙的干部,才会和群众真正交上朋友。大源乡的高山村交通极为不便,群众出来办个事很难,干部下村也不太容易。乡里思来想去,借鉴片警的工作方法,开始让干部画一副图、制一张表、做一点事。 “今天到哪里,在图上标出来。群众有什么情况,一一记在表上……”乡党委书记黄功华说。大源乡有4000多人在外地经商打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出门办事当然不易,那就实行“村民事务代理”。今年,乡里组织了7支队伍沉到村里,提供农技、林业等全方位服务。 农村公路骑摩托不太安全,乡里就统一派车把干部一次性送到村里,并且实行吃派饭制度,由管饭的村民在饭卡后面签字,每餐报销5元,既可以防止干部下乡扰民,又可以检查干部到了几户。 “四百活动”,成了干部群众的“连心桥”。如今,将乐全县各乡镇都设定了村民事务服务中心,各行政村设定了便民服务室,一个村设定几个便民服务点,群众的电话费、闭路费、电费可以代缴,证件可以代办,政策可以咨询,农资可以代购…… 社会稳定“稳压器” 送个便民服务卡,记上民情日记,看似简单,但却管用。“四百活动”,让党委、政府耳聪目明,成了社会“稳压器”。 光明乡的永吉村是革命老区村,老区的群众对土地从来都是一往情深。建设中的向莆铁路穿村而过,自然打乱了乡村原有的安宁。 向莆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老区群众打心底里支持。永吉村全村503户,向莆铁路征地涉及到了大多数群众。但同样土地的补偿,在群众的眼里似乎并不相同。 向莆铁路的施工队就在边上,村里的群众在纳闷之余,纷纷找上门去问个究竟,可施工队与征地并没有关系,双方难免有些口角。 “四百活动”进村入户的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向乡里汇报。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置,铁路建设与地方发展,可以说双方都不得安宁。很快,乡里统一梳理情况后,群众“自己找”变成了乡里帮忙跑,通过县铁办来协调处理。 问题逐一罗列,现场逐一踏勘,每一位群众的疑问都被迅速落实。原来,群众对征地红线内与红线外的政策分不清楚,而铁路对群众的水田与暂时性的荒地也难以区分。 维护群众利益的事有人做了,群众自然不会自找麻烦。向莆铁路全线经过光明乡5个村,没有因为征地引发一起群众与铁路项目部的纠纷事件。说起“四百活动”,乡挂村干部笑了。“挂村后,这里没有发生过上访,倒是群众经常拉着自己去吃建新房的糍粑。” “四百活动”做到位了,就能以情感人,哪怕是重点对象也可以交上朋友。白莲镇有一对父子因为参与砸、烧被判刑,进村入户的干部发现他们的家里较为困难,很快,他们的家被列入了低保对象。 还有一位群众多次参与到省、市上访,“四百活动”中乡村干部主动上门交友,帮人帮到心坎上。不仅帮他解决了母亲的新农合问题,完善了毛竹山承包手续,甚至还让他参加了村委会选举。原来他以为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可是选举的结果让他心服口服。 “我再也不做那些事了。”这样诚挚的表态,在将乐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将乐县已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300多起,不仅上访件大量减少,而且杜绝了非正常上访现象。因为,哪里容易引发矛盾,县里已经一清二楚,早已做了及时化解。 将乐县是林区,林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诱因。万全乡上华村就受到了这个问题的困扰,不仅林农与林农之间有意见,林农对政府也有意见。 明明林农没有收到补偿,可林地却已经被划走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四百活动”进村入户的干部,把情况汇总到了乡里。乡里与林业部门协调后,很快进行林地权属的重新确认,果然发现3000多亩林地被无偿划走。 结果,一次性拿到所有补偿金的林农精神大振,一致同意以林地入股的方式,建立林企联营新模式。一条新的发展路子展现在了眼前…… 经济发展“催化剂” “四百活动”还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至今,全县已提供发展帮扶资金7848.8万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将乐落户,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县城安居。作为县城所在地的古镛城,在今年县里确定的10件要事、20件实事中,涉及到了22项,可是这里依然平静。 “农民最讲实惠,最讲实在。”这是积善村书记陈水旺的感慨。作为古镛镇最大的村,这几年征地补偿达5000多万元。“能不能引导村民用这些钱来发展经济,参与土石方工程建设……”“四百活动”经常进村入户的干部,听到了群众的呼声。 因势利导,帮忙就可以帮到点子上。不久,村里成立了机械服务社,60多户的村民一起集资,买来了将近10台的大型施工设备。如今,这里的开发区建设红红火火。 古镛镇新路村,原来是县里一个重点整治村,如今一跃而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干部常进村入户,村企摩擦没有了,还与周边的21家企业,共建起了巡逻队。5000亩竹山,以前笋竹烂在山上。乡村干部把群众的意见收集之后,30公里的盘山路开了上去,今年1亩竹山可以增收400元。 在光明乡永吉村,刚好到村便民服务室来的陈金远,一听说记者来了解“四百活动”,就开心地领着我们去看存栏300多头生猪的立体养殖场。 进百家门的干部,帮助他解决了发展遇上的一连串难题。陈金远的难处,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帮着他找到了信用社,信用社也主动派人上门服务,15万元贷款按时到位了。 县委书记黄建平说,开展“四百活动”,就是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办实事、解忧难,化矛盾、顺情绪,建感情、交朋友,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将乐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明日报2010年4月27日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