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一次爱的寻呼有了应答:关于赖尚辉患白血病的报道及“救法庭这个孩子”的呼吁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伸出了热情之手—— 尚辉,我们来救你! 詹昌政 李顺亮 他一贫如洗:父母为了救治他,连住房也卖了;他富有:千万个非亲非故的人捐赠给他10万多元! 赖尚辉,三元区建设小学二年级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患白血病的消息通过本报11月12日的《“我很想上学,什么时候能再去学校?”》报道传开后,四面八方的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 三元区委宣传部与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区文体局、区卫生局、区计生局联合在区宣传口发出捐助小尚辉的倡议。不到两周时间,收到捐赠款91522.45元。 三元区委书记张发禄闻讯委托区委办转交了200元慰问金。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区人事局也加入了捐赠行列。 昨天,在建设小学举行了“三元区宣传口为赖尚辉同学献爱心捐赠仪式”。 提起这次捐助活动,区委宣传部长林新华不胜感慨:“今年各类捐赠已多次了,担心这次捐助不被大家理解。没想到召集宣传口的5位负责人来共同拟草倡议书,得到一致同意;更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周时间,捐赠款就已超过了9万元。” 林部长本人捐了500元。按他的说法是起个带头作用并没限定他人非要捐多少。但部里的其他同志都分别捐了300元。 三元区委宣传部是市里“实施春蕾计划捐资助学先进单位”。近年里,部里共同资助了两名特困生,林部长个人还另外资助了一名。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区委文明办把单位里平时卖旧报等舍不得花积攒下的钱捐出来了。黄淑菲主任说,在我们社会主义在家庭里,一方有难,八方相帮,这是美德。 文明办的同志纷纷捐款,连下乡工作的同志闻讯后也献上了一份爱心。 这个单位的林朝岩,父亲没工作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妻子下岗了,家庭困难,但他捐出了20元。 自己再困难,比起尚辉家来,好多了。这是自己的家境困难而又热心捐助的人们朴素的表白。 “我们只不过献了点爱心。”这是区卫生局林局长谦虚的说辞。这个局下属6个卫生院是差额拨款单位,并不宽裕,而这次捐赠仍然踊跃。 区文体局的同志告诉记者:大家都响应倡议,红旗电影院连离退休人员也都捐款了。文化馆的林金枝患了重症,举债治病,平时很能体谅单位的困难,连医疗费发票都不敢全拿来报,本身就是个需要人援助的对象,而听到尚辉的情况,他也捐款了。 这次为小尚辉捐赠,总额最多的是区教育系统。点多面广,局长徐怡中指示区教育局的同志要广为宣传,紧抓落实。目前,到款已近7万元。 初教股的肖玉树是尚辉父亲的同学,已和朋友们捐助过了,但看到倡议书,他又一次捐款。 这个局还利用全市初教工作会议恰在三元区召开的机会,散发倡议书,将捐助尚辉的消息传播到各县。 救人如救火,区计生局迅速发动干部职工献爱心,最早把捐款上报到区委宣传部。 记者走访了几所中小学,发现他们都把这次捐助活动作为德育的活生生教材。 三明三中的校长告诉记者,见到报道后,学校就倡议师生捐助尚辉。尽我们的力一起来救救这位小学生。——这成了三中师生的共同行动。校长认为,这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看到上级单位的倡议书后,三中更加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动,捐赠款超过了一万元。初三(10)班的李玉冰同学捐了100元,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人家有困难,我们就要援助他。 东霞小学六年级(1)班的班主任叶名秀,平时喜欢读报,见到报道后,跟班干部说了尚辉的事。班委们有心,就在班队会上又与同学们说了,于是,同学们就捐款了,他们把167元寄到了尚辉的病床前。杨硕同学捐了16元,寄走后,又捐了20元。老师问:你家里人知道吗?回答是:同意。 建设小学继前次为尚辉捐款之后,老师们又捐款。学校送了一套教科书给尚辉。班主任李娜老师在看望尚辉时,细心讲解为他课文。 来到三明四中,记者又一次感受到爱的热潮。这所学校有位老师患了肾衰竭,师生们踊跃为她捐款。这次倡议捐助尚辉,他们又积极响应。校长蔡荣明说:“教育,就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心。” 至记者发稿时,据不完全统计,三元区宣传口的部门和个人,先后为尚辉捐赠了98900多元。 三元区宣传口本次倡议捐赠的钱以赖尚辉之名存入银行,存折交由建设小学财务两位人员管理:一人保管存折,一人掌握密码。校长说,要确保这笔钱的安全,保证专款专用。 爱心涌动。许许多多的好心人,通过不同的渠道援助尚辉。 本报作者、永安青水乡农村信用合作社赵荣福汇来50元,请《怡园》版编辑转交。 李娜老师告诉记者:永安市大湖镇财政所的廖明锻汇来200元,列西翁墩村署名为“愿你早日康复的人”汇来100元,明溪实小二年(1)班的君君汇来20元,一个不留地址、姓名的人通过台江邮电所汇来80元,永安矿务局半罗山煤矿不署名者汇来20元……岩前中学初二(3)班全体同学写信来鼓励尚辉战胜病魔。 尚辉的父亲赖爱华告诉记者,三明市橡塑厂捐助、补助了3380元,他50个初、高中时的同学捐了6830元和1000日元,三明侨报记者小吴捐了50元,三钢徐建冰200元,永安一个不留地址、姓名者汇来20元,省安装公司三明分公司杨润平捐助100元,尚辉母亲朱巧珍的朋友王玉芳也捐助100元…… 面对好心人接连不断的捐赠,赖爱华请记者转达他深深谢意,他说:“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们伸出了热情的手!” 他告诉记者:借助许许多多好心人之力,通过三个月的治疗,尚辉血液里的癌细胞目前已由原来的65-75%降低到1.5%。 这是喜讯!让我们一起祝福小尚辉,祝他早日康复,尽快回到建设小学二年(2)班为他留着的那个座位! 短评 互助是支动听的歌 尚辉好可怜,小小的年纪得了这病!但是,尚辉好幸福,成千上万非亲非故的人援助着他! 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给予他的爱和温暖!这也是三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从来就不缺乏爱心。多少的人,即使自己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社会的援助,但看到他人有难,也仍努力伸出手去救助他人。难能可贵啊。 这次三元区宣传口六家单位发起援助小学生赖尚辉的倡议,得到热烈响应这一事实,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一人有难,八方帮助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在我们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市民中有着深厚的积淀。这种爱的奉献,其热情不只温暖了尚辉及其家人的心,也必将促使全社会助人为乐的风气更为浓厚。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帮助的,“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互助的精神蔚然成风了,就如植物有了更肥沃的土壤,就能更有效地抵御任何的困难。我助人的结果是人助我。这次尚辉得到援助并非偶然,正是因为助人为乐这一美德在我们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基础,所以,他的困难成为众人的牵挂,受到援助成为必然。 一个普通工人家的孩子,一个渴望帮助的孩子,他的悲痛有人同情,他的询问有人答应,这怎么不让我们为之欢欣!人心如此的热,值得高兴!人情如此的浓,值得高兴!人性如此的善良,值得高兴啊! 相信吧,只要爱心不灭,我们就能凭着它在任何困难时刻也不会丧失信心。但,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奉献出爱心,否则,整个社会的爱心如何循环? 互助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齐声高唱吧! 三明日报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