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绿原野万户欢

——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参观侧记

李顺亮

4月16日至17日,市委书记叶继革等市领导和参加县委书记座谈会的同志们,沿着建宁、宁化、清流一路参观,领略我市第三层面的发展与变化。

建宁

一小时24000瓶!

建宁也有这样的高科技企业。闽江源绿田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饮料罐装生产线,绿色饮品在高速运转,让与会的同志眼前为之一亮。

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两条饮料罐装生产线,引进一条1小时速冻10吨的悬浮式流态床生产线,并且新建5000吨现代化冷库。去年这家公司的快速成长,使其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了领先地位。

系列速冻果蔬外销,3万吨食品饮料内销。依托建莲特色资源和闽江源品牌优势,今年这家公司就可实现产值1亿多元。而全部10万吨闽江源莲子系列绿色饮品项目达产后,这里的产值将是5亿元。

同样力争5亿元产值的还有福建铙纸集团。目标实现的时间定在2006年,要达到低定量高档薄型纸产能5万吨,成为全球高档薄型纸行业最大的生产企业。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不然这家集团也不会令人生畏,惹上现在美国的倾销官司。“质量跟着订单走、成本跟着订单走、采购跟着订单走”,集团如今拥有13条生产线,年产3万吨低定量高档薄型纸,已是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生产经营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

在着手新上薄型纸生产线的同时,这家集团并没有忘记生态建设。环保热电二期工程不说,正在建设的环保型白水回收系统,采用了运行费用较低的脉冲法专利技术,将造纸白水分离成清水和浆料,可全部回收供造纸生产循环使用。

良好的生态,当然大有文章可做。厦门雷利达服饰有限公司就看中了建宁,与溪口镇业主一起在枧头村大江园,山海协作联合创办了绿源果业有限公司。

4300亩连片的精品果园,扩穴改土、前埂后沟、高接换种……目前,建宁这样的精品果园已有3.36万亩,占全县果园面积的31%。果园时刻牵着建宁老百姓的心,黄花梨、猕猴桃可是他们增收与否的关键。

群众关心的事一定要做足做好。果园文章能否做深做透?应德农产品有限公司的黄花菜基地,给县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那就是立足全县11万亩果园的资源优势,在果山中套种黄花菜。

黄花菜是老少皆宜的食品,而且有利于果园的固土保水。应德公司的这个闽台农业合作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千万元,建设基地面积2千亩,新建晒场30亩,在建加工厂房2400平方米。

这里生产的黄花菜全部热销台湾,每亩效益就是6千元。目前,公司正努力带动农户,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将基地面积扩大到6万亩。

到那时,公司就可年加工黄花菜6500吨,销售额1亿元,农户可增加收入6千万元,成为县里的又一个特色产业……

宁化

农民增收是个大课题。

宁化是我市的农业大县,仅安远乡的水稻种植面积每年就达5万亩以上,长年存栏黄(水)牛3500头以上。这意味着这乡年产干稻草2万吨、牛粪500吨以上。

这也是资源,不能浪费!乡里以姬松茸为主栽品种,采取了政策引导、扶持大户、培育典型、示范推动等措施,去年发展到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150万元,仅这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80万元。

有效益的事,农民自然不会放过。于是,今年全乡光新增养牛就有600多头。既变废为宝,又带动粮食生产和养牛业发展,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项目。目前,全乡落实的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万平方米。

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乡里要做的服务工作也更多了。他们开始寻找客商,准备引进姬松茸深加工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食用菌业进一步发展。

粮食也同样有文章可做。县城里的佳穗米业有限公司,拥有一条日产大米120吨生产线,去年实现产值3千万元。公司带动了全县56家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还使粮食加工贸易成为繁荣边贸的重要经济项目。

只有企业与农民双赢,生意才会越做越大。2001年10月公司成立后,就动起了订单农业的脑筋。他们与县农业局合作开发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每年与万余农民签订了2万亩优质稻购销合同。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县里的台资企业振兴竹木制品公司年消化毛竹50多万根,竹农从中受益500多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

这位扎根宁化10年尝到甜头的台商,又投资100万美元成立泓兴竹木制品公司,同时投资60万美元,新建起健身游乐的翠竹休闲山庄。看到生产的竹胶板、竹木家具等系列产品销路好,客商正着手今年10月新上一条生产线。

统筹协调发展,才能在致富农民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农民。宁化县医院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以核磁共振、数字影像诊断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设备,启动系列专家工作站建设工程,增创起边界医疗服务的新优势。

大专科、广辐射,使闽赣边界中部老区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健康保障。目前,院里年门诊人次超过了10万人。人气旺、百业兴,医疗服务成为当地拉动边贸的一项重要内容。

边贸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县城。县里开始规划“东扩南伸”,近期重点发展城东、城南、城南工业园区。在建的城南工业园区跨河大桥8月通车在即……

清流

山沟沟不仅种出了鲜切花,还一个个货柜漂洋过海!清流县里田千亩花卉基地,着实让参观的同志大吃一惊。

就在上个月,日本花协、花卉进出口局等与这个基地的公司,签订了100万支康乃馨、500万支神马白菊出口合同。鲜切花出口,这可是填补了我省的空白。15日这个基地出口了一个货柜的鲜切花,基地的同志介绍说,18日紧接着又有一个货柜要出口……

目前,这个基地已基本形成了种苗组培、种植、冷藏保鲜、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农民增收的效益是明显的。全乡农民去年在信用社的存款余款,比前年净增了258万元。

花卉产业大有可为。县里动起了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的心思:包供应良种、包技术指导、包保护价收购、赊欠种苗款,干部带头示范,引导农户发展,向万亩规模进军。基地则准备与闽东一家集团合作投资6880万元,建设全省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

同样看中清流这块好山好水的,还有浙江奉化的客商。他们创办的三明景秀园林公司,利用李家、灵地草场的2500亩新开发耕地等,建立起680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出租土地加上劳务收入,去年当地农民从这家公司就获得了350万元的收入。

那熟悉的一草一木居然有这么高的价值,景秀园林公司的实践让清流的农民猛醒。连片种植100多亩绿化苗木的农民,在清流已经很容易找到。目前,全县已种植绿化苗木1万多亩。5万亩苗木基地成了全县上下努力的目标。

山地多、土质好、雨水足,清流以蜜雪梨为主的水果产业,目前已发展到4.5万亩。仅今年挂果的4300亩蜜雪梨,预计产量达400万斤、可实现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

蜜雪梨这几年在清流的成功推广,得益于青龙果蔬公司的龙头示范带动。台商刘定丰先生创办的这家公司,在李家乡河背村把荒废的千亩老果园改造成了精品果园。

科学改良土壤、实行矮化修剪、合理疏花疏果,这些对县委书记们来说并不陌生。但用施肥枪给果树施肥,并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在梨树上嫁接新品种,催生紧俏价高的优质梨,若不是眼见为实,会令人难以自信。

20公分设一个嫁接点,一个芽产2个果,一个果6两重……刘定丰先生一下子就算出了基地的果产量。这里的果去年也是一个接一个货柜出口,在国内城市的平均售价也高达1公斤8元。

好山好水是发展的好平台。李家乡的冷泉,一年四季水温在18至22度之间,出水量高达1秒300升。台商吴龙振先生心动了,2001年在这里创办了嘉德冷泉养殖中心,利用冷泉养殖高品质、高效益的鲑鳟鱼类。

冷泉还有更多的功用。带动周边农民利用冬春季发展冷水鱼养殖,建起集特种养殖、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于一体立体生态农业现代观光园,吴龙振先生正在这里把心中的蓝图步步化为现实。

三明日报2004年4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