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在希望的田野上……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明调研侧记

李顺亮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昨日,省委书记卢展工率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在叶继革、张健、程立双、陈有极等市领导的陪同下,深入我市的清流、宁化等地,进老区基点村,到少数民族乡,冒着春雨下田头、访农户、进企业,调研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了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情况。

确保农民增收

珠绣,是将加工好的彩色珠球,按绘制好的图案绣制于纱巾上的一种纯手工制作工艺。如今在清流,珠绣业已成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渠道。

一到长校镇,卢展工一行走进路边的一家杂货店,只见女店主在忙里偷闲,干起绣制的活。原来,当地农村妇女素有刺绣的传统习惯,自从镇上发展起珠绣业后,很多妇女在家赋闲时,都会顺手帮忙加工,赚点小钱。

分散加工的兴旺,是因为有当地珠绣业的支撑。卢展工走进广东名瑞集团在当地设立的珠绣加工点,里头成排的工人在纱巾上忙着绣制。早在80年代中期,长校镇就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发展珠绣业。现在珠绣加工企业已从当年的1家发展到了9家,从业人员多达3600多人。

珠绣制品主要外销港澳台和中东、欧美等地,成衣出口价一般在30-50美元,高的则可达近千美元。更让卢展工一行高兴的是,去年这9家珠绣经营业主,支付当地绣工工资98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实现收入760元。

珠绣业的辐射作用很强,清流的城关、里田、李家、灵地、赖坊等乡镇,也星星点点开始了珠绣加工。而长校镇做起了进一步加快珠绣业发展壮大的文章,探索走联合经营,做大产业规模,自主生产成品衣。他们与广东名瑞集团正在洽谈引进珠绣成衣加工厂。

在清流,农民的收入还有一个主要来源:种植烤烟。紧接着,卢展工一行来到长校镇荷坑村。这个村是县里烤烟种植基地重点村,今年种植烤烟9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5.8%。

卢展工下到烟田向一位正在拔草的烟农了解情况。这位烟农种了15亩烟叶,他反映现在种植成本高了,还好有烟草部门从种子、地膜等各方面的补贴。这里的烟草由于品质好,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农民之所以还有种烟的积极性,关键就是种烟还有点效益。卢展工说,是要研究研究控制一下农资价格,烟是福建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是福建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要保持农民的种烟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烟农的水平。

发挥革命传统

清流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二十一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全县有9个老区乡镇,72个老区基点村,当年有6000余清流儿女踊跃参加红军,在册革命烈士259人。

里田乡李坊村是老区基点村之一,这里建起了县里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听共产党话再发挥老年余热,跟共产党走建设好社会主义。”村老年协会门前贴的对联分外显眼。

一进李坊,卢展工就和村里老年协会的老人们聊起家常。老人们对革命传统铭记在心,村里有什么事,他们都主动出来帮忙。村里修桥铺路,老人也出来帮忙监工。

村口那座桥,村里人把它命名为红军桥。一说起革命历史,他们齐声和卢展工说,早就想在村里立一个纪念碑。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了卢展工的认同。老人们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村里的水、路、闭路电视,烟、粮、花……一件件事、一桩桩活悉数道来。

一听说村里也种植了36亩花卉,卢展工高兴地说,作为党委政府要关心老区,为老区人民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些年老区有发展变化,但因为大多位置较偏,还比较困难。因此,光靠上面一个脑子想不行,要大家都来想怎么增收。

原来偏远贫穷的里田,这几年却山沟沟里长出了鲜切花,让人为之啧啧称奇。如今,乡里的鲜切花基地6个工区,种植面积1800亩,主要种植菊花、百合、剑兰等8大系列3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上海、温州、厦门等地,并出口日本、韩国。

卢展工来到下岗职工邹雄亮的花田里。邹雄亮原是当地粮站的职工,在帮乡里的花卉龙头企业元鼎公司运送花卉中,萌发了放弃运输、培育花卉的念头。尝到甜头后,他管起了技术、品种和销售,花则扩散到了农户种植。

带动农户更多的自然是元鼎公司。这家公司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帮忙技术把关,也是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办法。他们种的花档次就高了。这些天他们正在把高山育种好的银柳,往花田里扦插。

农户种的花档次相对低些,但效益可不低。这些天花棚里的菊花陆续上市,都是当天发货当天卖完,一亩可长10万支花。在花棚里,卢展工笑着说,现在生活高雅了,讲究档次,点缀环境,送花变成了一种时尚。公司加基地加科技,这很好。听说清流正在打造花卉品牌,卢展工对此表示肯定。

实践为民本质

宁化县治平乡,是三明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这里现有世居雷、蓝两姓畲族812户4012人,占总人口的30.5%,具有大分散小聚居和杂居的特点。

卢展工一行,来到治平,和民族乡村的基层干部座谈。湖背角村支书谢林金说,原来村里有些土地荒芜了,这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所有的土地都复垦了。

治平地处闽赣两省三县八乡交界处,作为宁化最边远分散的高山乡,这里有的毛竹资源特别丰富。全乡现有毛竹林面积13万亩,人均有10亩毛竹。

坪埔村支书雷荣庆说,村里通过奖大户,鼓励村民发展竹山喷灌。社福村支书曾绍河说,因为村里的竹山较分散,管理起来相对困难。但参加座谈会的村支书都反映,这两年竹山的开发,使农民增收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来源。

烟草三明分公司下派坪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智慧说,农民非常欢迎下派干部。因为下派干部既不给村里增加负担,而且还可以带来技术、资金和项目。下坪村书记李登盛则建议,农民反映出去打工,没有文化技术很苦恼。希望省里能增派文教辅导员,办起文化夜校解决问题。

参加座谈的乡村基层干部都表示,张仁和同志这个典型出在宁化,作为宁化的村支书,更要带头向张仁和同志学习,带领群众谋求发展,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发挥潜力,把群众增收落到实处。

卢展工说,只要我们的干部,有非常强烈的求发展意识;只要我们的干部,有非常强烈的为民意识,加上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支农政策,农村的发展是非常有希望的。你们有一个非常大的潜力,就是竹。这两年你们有大的增收,不仅是国家政策支农的结果,还有就是竹这个潜力和优势的发掘。

卢展工说,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工作到不到位关键在基层,百姓能不能满意关键在基层。农村工作做得好不好,光靠上面扶持的政策还不够,很重要的就是基层的各级组织,特别是村一级组织,能不能发挥核心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火车头的作用,把中央的精神和上级的政策真正落实下去,把自身的活力和广大群众谋求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卢展工说,关键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把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三农”的要求,通过我们的工作去落实。关键是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任何地方的农民增收,还有一个内在机制激活的问题,有一个自身积极性调动问题。在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要调动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大家一起来谋求发展,大家一起来艰苦奋斗。

卢展工说,抓重点是我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为了人民利益去抓发展,就能够把人民凝聚起来。我们的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张仁和同志的精神,发展之中见责任,为民之中见宗旨,细微之处见先进,“三平”之中见精神,带头实践为民本质,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增收致富。带头,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只要有责任心在,很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卢展工说,大家反映的问题。总起来讲一个是发展的问题。发展就要项目带动,这样工作才有落脚点和立足点。一个是文化的问题。人要有点追求,成天无所事事,光有钱也不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因此,要研究一点政策,支持最基层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建设,更好地促进发展。

三明日报2005年4月一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