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活银行”

林春忠 张知松 叶峰 李顺亮

编者按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做好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资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农业的源头活水。而资金短缺,是各地在做好这项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首要难题。1997年,大田县被列入省定金融投资高风险区后,辖区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纷纷萎缩。农民求贷更难,呈现出农民缺钱、干部无策、银行惧贷的“三难”之状。大田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档次与水平。如今在大田,“三难”变成了 “三赢”。

一心服务农村

眼下,正是大田县建设镇“山宝”雪蔗丰收时节,蔗农们在忙着收蔗。

建设镇农信社3名信贷员也随着雪蔗的丰收而忙碌,在收贷的同时还得辞谢蔗农带来的一捆捆雪蔗。建忠村蔗农吴林坤说:“这两年如果没有信用社这个农民自己的‘活银行’,种下的雪蔗就没钱下肥治虫,更不可能有甘甜雪蔗的丰收!”

可一谈起以前农民贷款,上京镇梅林村支书田有文直摇头:那得先找门路,找到了也未必能顺利地贷到款。“农民求贷难与信用社收贷难不无关系。”大田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杜永跃了解其中的症结所在。

1997年,大田县被定为省金融投资高风险区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了。能否建立一种双方互相信任的机制,以贷促存。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先从我做起!联社改变了以往只下达收贷、收息任务为全面下达收贷、收息、放贷任务。

在支农贷款营销中,每位信贷员和主任年度内发放支农贷款从原来5万元提高到50万元以上,辖区范围的农户贷款面要达到35%以上……社内人人肩上有任务。很快,信贷员开始围着农业、农民转起来了。

款贷出去,如何收回来?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信用”二字。在放贷过程中,联社在县、乡、村干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信用户”活动。同时,对一些农户贷款额度较大,经营项目风险不易控制的,均采取五户联保贷款。贷款模式创新,大大方便了农民,猖獗一时的民间高利贷也很快没了市场。目前全县已完成创建信用村10个,评定信用户达1200户;共组成联保小组235组,成员1128名,五户联保贷款余额达1005万元。

在大田县第一个信用村——上京镇黄城村,记者了解到全村480户,领到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农户多达280多户。信用证分成了几级,A级是信用最高等级,可享受最高额的贷款。经营果园的村民陈成炜这两年从未因购买农资愁过钱。“有了信用证,好比一本自己的活期存折,随时支取随时还。”陈成炜很自豪地说, “我是A级的……”

一卡对接农民

真心服务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去年联社在入户调查时,许多农户反映:不了解信用社服务宗旨、不认识辖区信贷员、不知道贷款上的优惠政策。

联社还适时地推出了“金融服务联系制”工程,即实施金融服务联系卡、联系册、联系簿“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支农服务联系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信用社支农投入、存款组织和贷款收回的机制不到位问题。

联社在制作的“金融服务联系卡”牌匾上,注明辖区内责任信贷员姓名、联系电话及服务范围,在各村最醒目和农户密集居住的地方明示。铁质塘瓷合成的牌匾,风吹雨打不模糊。农户只要一有存、贷业务,便可联系辖区信贷员。

上京镇黄城村陈其寨在村里开了个兽医服务站,兼营饲料,又养了不少猪,店里店外的事务常常让他忙得脱不开身。每到要贷款去进货,陈其寨时常打个电话给辖区信贷员陈元博,钱很快就送到了店里。陈其寨在感叹贷款方便的同时,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还款也常是这样“麻烦”信贷员。

联社还配套地设计出金融服务联系手册、农户联系登记簿,详细记录农户所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面积与数量、金融服务承诺、信贷员联系内容和对客户的服务情况。手册由农户保管,信贷员干得好不好,农户意见全都签到手册上。

湖美乡高才村离乡镇所在地十多公里,山路来往不便。自有了这一联系制,乡信用社信贷员勤往这儿跑。村里户户都种果树,现在每到追肥要钱,信贷员就把钱送上门了。村支书刘清芳说:“以往有许多果园因缺钱而失管。如今服务到位,我们就在手册上给信贷员的功劳记上一笔。”

联系制推行一年多来,全县57名信贷员上门服务达38650次,电话预约上门存、贷款金额278万元,农户贷款户数由联系制推行前的13370户猛增到32000户,农户贷款覆盖面也从原来的18%上升到42%。

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好评,今年县联社被三明市委评为全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一心发展农业

农民要发展项目却常因资金短缺而搁浅,联社却耽心款贷出去收不回,县乡干部有心想帮扶农民发展生产却苦于无钱相助。资金,这确实是道难解的问题。

现在在大田,县联社通过支农示范镇工程这一桥梁,很好地化解了这道难题。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史纪良副行长闻讯后,派员深入试点的上京镇农户家中了解详情,肯定了这一做法的创造性和实际意义。目前,这一做法已在我省农信社推广。

过去,一个乡镇信用社的信贷员人数最多不过两三人,却要面对数以千计的农户。信贷员往往举棋不定,就在于对农户的信用程度,项目的可行性无法详细掌握。而乡村干部则对当地资源及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最了解,一旦乡村干部与信贷员联手,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与种子、技术、市场就都无忧,联社放出的贷款回收就有保证了。

上京镇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因多年开采,水土流失严重,且资源储量有限。因此镇党委、政府想把农民引向山地综合开发项目,向生态农业要效益、寻富路。农民反映:搞农业开发缺资金。

上京镇干部找到了县信用联社,双方一拍即合,商定搞个支农示范镇。农民要发展生产,项目由乡村干部进行前期论证,联系种子、了解技术与市场方向。项目确定后,各驻村干部又协助信贷员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定,以保证信用社发放出去的贷款用到发展生产的刀刃上,确保款放得出、收得回。

黄城村荒地多,最适宜果树种植,示范村很快就选定了。镇里无偿开通1.5公里种植基地公路,帮助村里大力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无毛桃”种植项目。上京信用社也及时给20户无毛桃种植户发放信用贷款12万元,用于解决果苗订金和前期开发流动资金。如今,这个村“无毛桃”种植示范片已开发180亩……

这几年,为配合县里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联社又创造性推出“一村两户”特色农业贷款扶持模式,在全县每一行政村重点扶持两户以上的种养专业大户。“一村两户”贷款,促进了特色农业以点带面、辐射发展格局的形成。仅今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就与262个行政村的850多户种养大户建立了信贷关系,共发放 1930万元贷款。

有为就有位。在县里的今年农村经济工作责任目标中,各乡镇协助当地信用社组织支农资金、清收不良贷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等项工作,首次列入了考评内容。有的乡镇还将任务分解到了每个驻村干部。联社也决定对乡镇干部协助组织的支农资金80%用于农贷投放,协助收回的逾期贷款实行“收一贷一”,协助收回的“两呆”贷款实行“收一贷二”,截止今年9月,联社已累计发放支农贷款8239万元,占各项贷款累放额78%,全县90%以上的农业贷款是由农村信用联社提供的。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吴山乡农信社由于过去存、贷比例不合理,被上级人民银行定为重点监管单位。乡农信社主任肖联选到位后,实实在在把钱投放到了农民种果、开茶园等最需要的地方。去年贷出180万元,本息按时回收后,今年又贷出300多万元。结果,存款也比同期增加了80余万元。当记者采访他时,肖联选满脸笑容:“今年可以脱‘帽’了。”

靠着信用社的资金扶持走上富路的农民,存款首先便想到了信用社。湖上果场因缺资金粗放经营,2000年还负债3万多元。果场从乡信用社贷得1万元后,精耕细作,很快重获生机,去年果场开始挂果见效。今年,果场不但不需要贷款了,还到信用社存进了1万元。

心系农村、农业、农民,自然会赢得广大农村市场。目前,大田县联社各项存、贷余额均跃居全县各金融单位之首。

三明日报2002年11月11日一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