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问“三农” ——省委“四个专题”调研“三农”座谈会侧记 李顺亮 宁化是比较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 这里是全省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年收购烟叶28万担左右,居全省第一;是国家和省商品粮基地县,年产粮食22万吨以上;是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3.4%。 但受电力、交通及区位制约,宁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比重小,目前人均GDP在全国平均线之下,仅为全省水平的三分之一。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宁化来说任重道远。 8月7日下午,省长黄小晶、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强带领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在市领导叶继革、张健、陆火生的陪同下,来到宁化县石壁镇,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农”座谈会。 这些年,县里基础先行,做活环境,跳出农业抓“三农”,努力探索富民之路。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是一个例证。如今,宁化在外打工人数突破7万人。县委书记陈忠杰说,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在思考和行动,做好“三农”工作,让群众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我省的乡镇纲要在实施过程中,基层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黄小晶对此非常关心。石壁镇党委书记谢荣好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乡镇职能转变有利,小政府大社会在农村逐步形成。取消农业税及除烟叶之外的特产税后,连基层财政所都面临着服务转型问题。 现在的乡镇干部究竟要怎样为农民群众服务,这是上下都在思考的问题。石壁镇让乡干部包村,加强了服务农民的工作;湖村镇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产出,让农民受益的同时,动起来了农民的培训文章。湖村镇党委书记李平生建议,把农民培训和科技网络的建设结合在一起,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牛粪也是资源。安远乡发动群众利用牛粪和稻草种了很多姬松茸,乡党委书记赖锡升反映,技术型与服务型干部,群众是最欢迎的。为此,乡里改革了干部管理方式,基层所站也被整合起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干部的作风更扎实了。 村主干和村民代表发言也是各有特点。张仁和这个典型出在石壁镇石碧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清福说,通过学习张仁和精神,提高了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特别是迎难而上的强烈发展意识。 治平畲族乡下坪村毛竹林全乡第一,村党支部书记李登盛说,林改之后,农民领到了林权证,人定心、树定根,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高了。林权证可以抵押贷款,还部分解决了农户资金筹措难的问题,林农渐渐尝到了发展竹业的甜头。 治平畲族乡坪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智慧是省里下派的驻村干部。他告诉黄小晶,自己在积极改善村里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村干部的素质,专门请来了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给农民授课,并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把脉。 城郊乡高堑村村主任王富锦和石壁镇南田村农民谢贤福、小吴村农民张清树等,也就水利设施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问题作了发言。 听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黄小晶说,大家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有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探索。宁化县发展的氛围很浓,大家要求发展的积极性也很高,经过努力,加快发展并非没有办法。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所有的问题归纳起来,只要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很多问题都会得到更好地解决。 黄小晶说,精神状态是第一位的,一定要有好的精神状态。选在石壁镇召开这场座谈会,就是因为这里产生了张仁和这样一个典型。张仁和一生为民,为了村里群众的幸福,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不管哪一级的干部,都应该认真学习这样一种精神,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一个人是要有精神的,没有好的精神状态,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黄小晶说,要有好的思路与规划,发展的思路决定了发展的出路。思路对头,出路就会很宽。思路不对,出路就会很窄。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带动上想深一些,项目工作牵动全局,而上的项目牵动面也要大一些。在新的时期,项目一定要有科技含量,要使“6.18”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真正互动式的平台。只要因地制宜抓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并且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就会产生好的效益。 黄小晶说,要贯彻一事一议的办法,特别是农村水利的修复,岁修一年都不能停,只要停了一年,第二第想修复就非常困难了。水土流失治理、农村“六千“工程等事情,省里决不会坐视不管,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夏日问“三农”,干群心连心。不知不觉,室外,夜色已经降临了…… 三明日报2005年8月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