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 ——省委“四个专题”调研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座谈会侧记 李顺亮 如何壮大产业龙头,打好特色品牌,完善发展机制,走出适合自己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当前,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这些年,清流县立足实际和现有产业基础,突出做大做强苗木花卉、氟化工业、生态旅游三个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不断提升。 8月8日下午,省长黄小晶、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强带领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在市领导叶继革、张健、陆火生、陈有极的陪同下,在清流县召开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座谈会。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陈有极汇报了清流县发展特色经济的情况。他说,这些年,清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生态特色,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龙头企业的带动,成为清流农民增收一条主渠道。县农办主任官师应说,如今,全县有省、市、县龙头企业39家,起到了比较大的带动作用。比如,灵地镇有三个农民,自己筹资,创办了年可饲养肉牛3000头的公司,而且还提供架子牛给农户养,在当地形成了小规模养殖肉牛的热潮。 鸿伟木业公司董事长黄长乐说,公司在年产人造板8万立方米、工业原料林2万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年产7万立方米异型刨花板生产线今年2月又建成投产。公司下属几个企业用材内部循环后,木材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现在的问题是用材比较紧张。 林改确权解放了生产力。嵩溪镇罗陂岗村党支部书记张二友说,林改的好处很多,荒山有人管,林子有人造。嵩口镇党委书记范成田也说,嵩口有矿产、油茶、地热资源优势,农民从这些优势的发挥中受益,但最让农民高兴的是林改。林改后,山林真正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龙津镇党委书记赵圣宏说,沿海产业转移是我们发展的机遇,承接好这些产业就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去年全县服装行业产值突破亿元,基本上这些服装企业都在龙津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本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全县10家服装企业可以安置2000人,可是存在招工难,本地农民似乎不太愿意在家门口打工。 福建是我国的花卉强省之一。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花卉的发展方兴未艾,鲜切花又占花卉产值的70%以上。省农科院驻清流站花卉专家黄宇翔说,鲜切花单位面积产值高,效益好,是山区农民致富的一个好路子。在龙头公司的带动下,这些年清流的花农从无到有,甚至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发展非常快。这部分得益于县里对科技非常重视,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与当地花卉企业联合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 里田乡党委书记黄光成接着说,里田花卉基地种植了30多个品种,现有1800多亩,2004年被确定为全省鲜切花花卉示范基地,主要销售到福州、厦门、温州、广州等地,去年还部分出口到韩国、日本。花卉风险大,效益也高,这些年基地防冻害等基础设施正在加强,同时也做起了抓龙头、抓协会、抓培训等工作。 李家乡党委书记陈雄豪说,乡里先后引进3家台资企业,不仅引进台湾高优品种,而且引进了先进管理模式,带动全县种植蜜雪梨1.5万亩,成为一个致富农民的主导产业。 东莹化工公司当年引进,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在年产1.5万吨无水氢氟酸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今年投资1200万元、年产5000吨氟化氢铵、氟化铵生产线又建成投产。公司总经理马洪贵说,公司将加快氟系列下游产品开发,尽快让产值过亿元。 清流的闽山化工公司董事长谢祖翼说,公司在同类企业中规模、质量、技术都是全国第一。针对企业原料不足、80%原料外调的状况,公司正着手建立松香基地,并致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县旅游局局长童火根说,专家对清流的旅游资源是充分肯定的,人文资源与美丽的山、湖、洞风光融合在一起,县里正加快开发的步伐。 听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后,黄小晶说,清流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对加快清流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对外宣传清流的优势、产业、品牌也是理直气壮。这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对乡土的感情,对所工作地方的高度责任感。 黄小晶说,清流发展县域经济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产业不大,都有特色。能够拿得出项目,讲得出项目。二是分布不广,都有前景。比如花卉、苗木等。三是亮点比较多,需要总结推广。清流都找得出亮点,其它各县更应该有更多的亮点。四是有一定的发展思路,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一个地方,找不到发展的办法,工作不到位,基础设施改善了,经济也不一定能够发展起来。项目也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对台工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借助台商的力量发展经济,发挥滚雪球效应,让台商带动更多台商进来,发展高优农业等。同时,在干部服务有明显转变的基础上,站位要站好,转向为群众服务,这就是省委提出的为民。 黄小晶说,要继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经济工作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围着民营经济转,让民营经济发展,让民营经济壮大。要选准项目,精心培育,不断增长产业链,扩大总量。精心培育,就要围绕这些项目所需要做的工作都做到位。增长产业链,就要动脑筋,每一个产品,都有它的上下产业链。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这些资源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使之都变成财富,都变成商品。不要忽略每一个环节,不要忽略每一种资源。资源有两种,一种不可再生,一种可再生。不许浪费任何一块土地,不许浪费任何点滴可以利用的资源。工业有产业链,农业有产业链,加工企业更有产业链。有条件的县一定要上工业项目,才能拓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项目工作要与“6·18”接轨,让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含量,做到难题招标上“6·18”,寻找项目上“6·18”,长期与科研单位联系上“6·18”,让“6·18”涵盖所有的行业。 黄小晶说,要探索前进道路上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形势发生大的变化,这是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比如,招工难,资金筹措难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探索,要充分发挥信用社的作用,探索林权证抵押、反担保等。清流苗木花卉等产业现在已经初见端倪,各种协会的成立就显得迫切,要把群众纳入有序竞争的轨道。在发展旅游上,积极创造条件的同时,一定要走市场化的路子,靠市场运作,但千万不要把旅游资源转让、出售。 县域经济发展要走特色之路,是与会者的共鸣。座谈会越探讨、越深入、越热烈,大家都感到目标更明确、思路更开阔、信心更坚定、办法也更多了。 三明日报2005年8月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