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送暖山乡行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三明慰问调研侧记 李顺亮 屋顶霜露白,地上水成冰。冬至时节,我市出现了入冬以来的极端最低气温。 12月20日至2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家坤,副省长陈芸,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市领导叶继革、张健、李轩源、程立双、陈华的陪同下,冒着逼人的寒气,走进了农家村舍、企业车间…… 党委、政府记得你们……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这次省委领导分几路到山区、灾区、老区,看望慰问相对困难的群众,检查灾后重建家园工作。 陈娃金夫妇住在将乐县城龙慈社区。他们曾是幸福的双职工,下岗让夫妇备尝生活的艰辛。 一走进陈娃金家,卢展工就和他们聊起了家常。虽然生活困难,可陈娃金坚持不让社区为他办“低保”,说自己还年轻,可以再干。 卢展工高兴地说,就是要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低保”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党委、政府要关心生活困难群众,更要创造条件推动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回想起今年受灾的情景,杨合祥兄弟感到有些后怕,因为连“人口都不平安。”和这对田毁房塌的兄弟一样,将乐县光明乡几十户受灾户,经县里异地安置,国庆节起就陆续住进了古镛镇张公村茶林集中重建点。 泰宁县杉城镇吕家坊村灾民集中重建点、建宁县溪口镇粟树窠灾民集中重建点,也是这样,灾民住进新房,设施配套跟进。每个点都把对灾民的各种补助,全部上墙向群众公开。 “党政领导无限好,重建家园幸福多。”贴在新房前的一幅幅对联,表达了灾民们心底里的感谢。吕家坊村的李美生老人拉着卢展工的手,一再感谢党委、政府。 卢展工说,党委、政府如果做得更好一点,你们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好一点。基层干部是最联系群众的。要注重宗旨意识的提升,真正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卢展工说,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具体、现实、直接的利益入手,从解决群众最急需解决的事入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认识要不断提高,为民要从具体做起,从小事做起。要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做一点为民的事,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 灾民基本能按时搬进新居,虽然条件差一点,但毕竟是住在自己家里。虽然受灾较重,灾民情绪比较稳定,灾后生产得到发展,农民收入仍然有所增长。卢展工说,这很不容易。 建宁县金溪乡水西村的黄宝珠是老交通员,卢展工交待老人要多保重身体。他说,你们对革命有贡献,我们党委、政府记得你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灾后,农业水利设施的修复是最重要的,因为关系着农民来年的收成,这可是农业之本。 将乐县光明乡永吉村是灾情较重的村,今年因灾损毁耕地977亩。这里的复垦工作已基本完成,如今耕地变成了大丘田。 这可是片河滩地,更严重的是,灾后这里的河道淤积得居然比耕地还高。农民们筑起堤岸后,仍然不放心,请来机械清起了河道。目前,800米的防洪堤,他们已经筑完400米,河道也清理了2公里。 卢展工下到田头堤上,认认真真走了一圈。“抓得很紧,把地整出来了。”看到成片平整的耕田,他高兴的当即给予肯定。可踩着沙石土堤,他就有点不放心了,要求“技术上要处理,让堤岸有点强度。” 光明乡的渠许村也是灾毁耕地严重。群众总是有办法,而且大胆去实践。农民们在复垦出来的田地外筑起了堤岸,为了固堤,只见他们用松木在河道里树起了一根根的桩,并且用破开的毛竹条一条接一条密集地钉在了树桩上。 67岁的余老汉被这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所吸引,虽然天气冻人,年轻人一再阻止,但他仍然坚持加入到干活队伍。“投了这么多钱,帮我们整地。”余老汉说,“我们要来!” 卢展工说,困难总是有的,任何时候都会有。总的来看,灾区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是好的,没有抱怨、没有埋怨,群众投工投劳在修复水毁设施,与党委、政府的支持形成了合力。 灾区亲帮亲、邻帮邻的故事特别多。泰宁县朱口镇梅林村支部书记李显达告诉卢展工,村里到上海打工的很多,有400多人。穿村而过的高速公路即将通车,让村里人万分高兴。他向卢展工细细算起了增收账。 卢展工说,增收的意识很重要。要鼓励走出去,到外面找出路,招商引资。高速公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山区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思路,就是要通过各种办法走出去。出路出路,出去才有路。走出去与不走出去是不一样的。出去再回来,就不会再甘于现状。没有亲身的实践,没有开拓的眼界,你讲素质的提高,是很难的一件事。靠实践,靠实干,才会有出路。 每到一处,卢展工都仔细询问基层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他说,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里要研究,市里也要研究,但能做的要立即做起。 “海峡西岸一明珠,武夷山麓大金湖……” 泰宁最大的特色在于旅游。 今年2月11日,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为泰宁旅游添彩。10月16日,泰宁荣膺了十佳魅力名镇。这让泰宁上下倍感自豪。 山清、水秀、石美、洞奇、峰怪,有了百里金湖,才有地质公园与魅力名镇。金湖景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有26平方公里,全长62公里。 湖光山色相映,古刹渔村连缀……让卢展工在考察时赞叹有加,他说,“海峡西岸一明珠,武夷山麓大金湖……” 这些年,经过持续不断地地推介、宣传,泰宁的知名度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有所提升,泰宁的旅游品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同时,旅游设施有较大的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识得到了加强,泰宁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层次相呼应。 眼见为实。卢展工说,旅游的层次、旅游的形象大有进步。关键就是要有特色。只有抓住特色,才有可能突破。 发挥旅游的优势与特色非常重要。卢展工说,站位要高,不能满足于现状。大金湖要面向世界,不是省里、全国品牌的问题,是世界的品牌,要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到这里来。 卢展工说,要注重发挥优势,也要注重创造优势。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必须注重综合实力的提升,靠工业、农业,也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等。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互联系的。 提升综合实力 10吨就4千万元,千年灵芝在这里可以速成。将乐县菌草灵芝项目,由福州客商与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合作开发,利用象草、五节芒和巨菌草等为原料栽培灵芝,单点规模全国第一。 建宁县的铙山纸业集团,在全球低定量薄型包装纸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领头地位,其生产能力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卢展工2002年曾到过这里调研,如今,企业年产量从当年的1.2万吨,增加到了4.5万吨。 孟宗笋业有限公司从农产品初加工做起,开始向深加工进军。在企业的年产百万箱笋系列产品续建项目中,膳食纤维进入了实施阶段。 膳食纤维为世人所瞩目,但国内外目前还没有用竹笋做纤维的先例。从单纯加工笋竹,到做膳食纤维这样的食品添加剂,能不能从食品添加剂,再进一步做片剂?卢展工与业主畅谈了起来。 谁都知道毛竹是可再生的资源,但笋头一般没有人加工利用。可这家企业,把笋头都利用起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产品附加值高了,带动量大了,适应面宽了。 在沙县,卢展工还察看了金沙园、大亚木业公司、金古金属深加工集中区等项目建设情况。一路上,卢展工鼓励业主们继续努力,把规模做大、企业做强。他说,农业产业化大有可为。只有产学研结合,附加值才能不断提高。关键是大家要不断来研究群众的需要与市场的需要。既打开市场,又带动千家万户致富,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卢展工说,老区县、山区县基础是比较薄弱的。但基础薄弱,不代表起点要低。起点应该高些,把我们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体现出来。要注重工作水平的提升。不能“你说我饿着哩,我还躺着哩。”什么东西值得自豪,要好好来认识和把握。 卢展工说,要转变观念,增强沿海意识。一方面要发挥自己优势,用好自己优势,另一方面不要刻意、过度宣传自己是山区。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真正去定位,求得自己更好的发展。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工作主动融入全局工作当中,肯定是能取得实效的,就自己而自己是很难突破框框和圈圈。跳出局部摆到全局来看,思维方式调整一下,原来看,想不通,就想得通;原来觉得不可行的,就可行;原来觉得不好做,就好做。 卢展工说,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为了要更加务实。讲求实干,讲求实效,就是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要在新的起点上,再往前走,在“十一五”期间有更大的发展,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在明期间,卢展工听取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卢展工强调了八个关键词: 一是“清醒”。作为领导干部,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明白、清楚。 二是“持续”。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持续来做,保持持续发展的形势和态势。 三是“提升”。要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注意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服务水平、领导水平。 四是“落实”。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结合我们的实际,落实中央的决策。 五是“特色”。既要利用和发掘现有的优势来体现特色,又大胆创造自己的特色,不断创造发展的新优势。 六是“重点”。就是要突出重点,把握重点,通过重点的突破,提升整个工作的水平。 七是“统筹”。要注意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几个文明建设的协调问题,及其相辅相成的问题。 八是“保障”。要注重生活、安全和环境的保障。 卢展工说,三明有一定的基础,现在的趋势也不错,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践中,三明要发挥纵深推进、连片发展的作用,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三明日报2005年12月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