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献策:发展菌草循环经济

李顺亮

本报福州专电 仅三明等三个市宜草坡地、山地面积就达2000万亩以上,只要利用其5%来发展菌草产业,年就可增加产值100亿元以上……

在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对三明等山区地市发展菌草循环经济增收致富问题,省政协委员林占喜(左加“火”旁)给予了高度关注。他说,我省不仅是菌草技术的发源地,而且目前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均处在国际领先地位。

目前,在将乐县建立了菌草有机灵芝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灵芝孢子粉已占全国的1/3以上。永安市建立了菌草香菇菌筒出口基地。将乐县和宁化县已把发展菌草循环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发展。这些都为我省的菌草生产向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我省的菌业生产,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0多年来,我省一直是全国菌业生产大省,产量、产值、出口创汇居全国首位。2004年菌业产值约占全省农业产值的12%。随着菌业生产的发展,菌林矛盾越来越突出。菌草技术自1983年发明以来,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重视。

至今,我国已有32个省(区、市)的366个县在推广此项技术。菌草技术的推广,成为扶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项目,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同时,草、菌、牧、沼气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型生物工程。

我省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80%,我省农村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山地和气候资源。发展菌草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我省山地和气候资源的优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林占喜(左加“火”旁)委员建议,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菌草产业发展,使其在“十一五”成为符合我省实际、具有我省特色的新产业。在制定菌草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制定菌草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技术研究投入的同时,可以首先在闽西北地区发展菌草产业带,取得经验后在全省山区全面发展。

三明日报2006年1月一版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