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想上学,什么时候能再去学校?” 李顺亮 “我很想上学,什么时候能再去学校?”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四楼病房里,三元区建设小学二年级(2)班的赖尚辉同学天真地问。 望着被病魔折磨的学生,从一年级跟班上来的班主任李娜,不禁热泪盈眶。她能不心疼么:“这孩子,平时只是身体比较弱呀,怎么会……” 小尚辉是个好学的孩子,上学期期末语文考了100分。新学期就要开学了,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在8月27日夜里住进了市第一医院。一检查,得的是“L2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开学好几天了,尚辉也没有来报名。怎么回事?班主任李娜急了就去家访,这才知小尚辉病得不轻,连忙赶去医院探望。病床上的小尚辉身体虚弱,稍硬的食品无法吃,只能喝点稀饭汤。他患的病俗称“骨癌”,要治好,至少得20万元。可小尚辉的家境贫寒:母亲朱巧珍是三明市橡塑厂的普通车工,月工资仅300多元;父亲赖爱华原是省安装公司的职工,两年前就失去了工作,至今还在家待岗;奶奶已经年迈,没有退休金……家庭收入少,生活本来就十分困难,再碰上这灾祸,真是雪上加霜。 尚辉的父母愁容满面,告诉老师:一点积蓄全花光了,很快就要卖房子了,做父母的,再怎么也不能不救自己的孩子啊…… 李娜老师迅速向校领导班子报告了尚辉的情况。校领导们震惊了,表示要尽学校最大的努力帮助小尚辉。以往,对于特困生,这所学校给予过一百两百元的资助,可尚辉这情况还是头一回。他们决定倡议全校师生捐助尚辉同学,并让尚辉所在班的师生先行一步。 尚辉是个懂事的孩子,与同学们相处友好。他没来上学,大家都十分想念。当班主任说起小尚辉的近况时,小朋友们哭了,他们不愿失去一位活生生的伙伴。“把尚辉的位置留住,等尚辉回来坐。”这是同学们共同的心声和祝福。于是,二年级(2)班如今空着一个位置,班组的学生数和一年级时一样还是49人。学校决定,不收尚辉同学任何的钱,随时欢迎他来校上课。 尚辉班上的同学迅速行动起来,纷纷把自己平时的零花钱还到学校捐给小尚辉。一角、二角、一元、二元、十元、一百元……让班主任感动的是,班上很多小朋友捐了又捐,有的捐了4次。伙伴们还想到:尚辉在医院里一定很寂寞吧?他们把自己心爱的课外读物送给他看。 这所学校新学期刚刚搬时新校舍,各种杂事一忙完,就号召全校1200多名师生员工向小尚辉献上一片爱心。学校少先队大队组织各中队自愿捐助,得到了积极响应。到11月8日止,已收到全校捐款6000多元。这一天是星期一,学校就在升旗仪式之后,把这笔捐款送到了小尚辉的家长的手中。“一片爱心,终生难忘。”――赠送给建设小学的锦旗上的这句话,代表了小尚辉一家人深深的谢意。 校长张增荣对记者说,6000元,这与挽救小尚辉生命所需的20万元比,是杯水车薪。学校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教育孩子们:人家有困难,尽你哪怕是微薄之力帮助了他,这就叫作“爱心”,这就是“乐于助人”。尽管捐款不论多少,但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回家把情况向家长讲清楚,也借家长来校接小孩子的机会向家长说明。 其实,许多家长也把这当作教育孩子为人的好机会。江悦小朋友的父母都是工人,就很支持孩子的爱心行动,慷慨解囊。 可怜天下父母心,倾家荡产救孩子!最近,小尚辉家的住房卖掉了,他的爸爸妈妈守在他的病床边。虽然他的病情目前已有初步好转,但那笔高昂的医疗费还差好多、好多…… 三明日报1999年11月12日五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