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上海情系故乡 ——三明在沪企业代表座谈会侧记 李顺亮 “家乡有资源优势,我们有网络优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林静经理从三明来上海才两年多时间,可其公司主营的食品主要对接大超市,目前已拥有300多个销售网点。同时,公司还办了3个厂。 林静很想把三明产品拿到上海开发市场,正和三明真菌研究所衔接即食笋干等项目。 像林静这样从三明鞋业总厂等我市城乡出来闯荡大上海的三明人还有很多。11月7日下午,在上海延安饭店的大会议室里,这些三明在沪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座谈上海市场,共联家乡情谊,都希望能为三明发展尽绵薄之力。 将乐的林远辉已来上海10年了,他不仅自己把科振便民连锁店发展到了12家,还把弟弟等家乡人带到了上海经商,被推选为将乐安仁商会会长。 林远辉话音未落,他的弟弟就抢过话头:“听说三明领导来,心情非常激动。将乐在上海经商的就有五六千人,哥哥现在做商会的发展工作。” “县里对这块很重视,经常想到我们。我们也要把事业发展好来,这是对家乡最好的回报。” 而上海琪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琪则坚信希望在田野。打上海必须有基地,因此他在淞江租了200多亩地。 上海人注重健康,这几年上海菌类产品销售直线上升,他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当年他在乡镇工作苦于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所以1998年后来到上海参与流通。 三明在上海经营建材、林产品、南北干货等的客商很多,听到消息赶来参加座谈会的近50人中,经营这几大类的占了较大的比重。 但就是这些占据上海市场较大份额的产品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也有不少难处。一位明溪客商感叹地说,漳州在上海铺开销售胶合板只花了2年时间,成本比我们低,外观比我们好。市场是无情的,我们与客户的关系还在,但就是难打进去。三明是林区,林产品成本居然比别人的还高。 在外经商总有不如意时,在沪的三明企业家代表都盼着在上海有个家乡的商会组织。连已离开三明20多年,老家山东的惠扬(上海)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明,也对三明情怀依旧,“成立商会可以联络友谊,共享商机。” 刘用炤副市长诚恳地答道,家乡人民支持你们在上海显身手、增实力、求发展…… 三明日报2001年11月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