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宝盆”里闪金光 ——市政协壮大矿业重点提案落实侧记 李顺亮 谁都知道,我国正成为世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大国。我市矿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显而易见。 去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将矿产品加工业列入我市“4+1”重点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强矿业管理推进矿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目前,全市已有矿产品加工企业118家。 我市矿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矿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6.27亿元,比增60.4%…… 福建矿产的“聚宝盆” 我市矿产资源得天独厚。 三明地处闽西凹陷带,享有福建矿产“聚宝盆”之称,无论是资源储量和矿业产量都占全省第二位。 目前,全市已发现的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煤占全省储量的46%左右。石灰石占全省储量的47.9%。重晶石储量大、品位高,属省唯一大型矿床。 且看以下令人振奋的数据:大田享有“闽中宝库”的美誉,是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省内五大重点铁矿区之一。 尤溪县主要有铅锌矿、黄金矿等有色金属矿及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其中铅锌矿已探明量达260万吨以上,居我国华东地区之首;金矿储量预计达40吨,位居全省第二。 宁化县溪源锌铍矿已初步查明锌金属量25.96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达5亿元;行洛坑钨矿现已探明钨金属储量达30多万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95%。 将乐县无烟煤已探明储量2000万吨,萤石达200万吨,其中石灰岩达到10亿吨,储量居全省第一…… 煤炭、铁矿石以及非金属等矿产加工业,已成为三明经济的支柱产业。将乐的矿业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占据工业经济半壁江山。全国最大的钨矿山企业在宁化县投产,尤溪铅锌矿冶炼项目捷报频传,清流县氟化工、煤化工也已成为特色支柱产业。 但我市矿业发展的现状,却是有喜有忧。我市与龙岩地质资源条件相似,却没有蕴育出像紫金矿业那样的航母型企业。各类矿业企业数量繁多,但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 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更是令人惋惜。矿业加工产业链短,产品多为原矿或粗加工产品,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据调查,我市矿产的回采率只达到20%。而共、伴生矿产,更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利用硫铁矿丢弃镉矿,开采钨矿废弃伴生矿,并非鲜见。 我市矿产储量丰富,然而已探明储量占总储量比率偏低。地勘工作相对滞后,矿山后备资源短缺。采矿长期处于吃老本,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经过深入实际、详细调研,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在今年的市政协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壮大三明矿业的若干建议》。很快,市政协主席会议形成了共识,把这份提案确定为今年的市政协重点提案。 提案见心声,良策须落实。市长刘道崎、副市长林俊德分别作了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采纳建议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市矿业产业化工作。 “聚宝盆”里淘金子 我市的矿业经济蓄势待发。 “聚宝盆”里好淘金。大田已成为全省矿山机械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矿业机械加工制造业已成为大田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将乐红狮水泥公司采用旋窑干法水泥工艺,每年就可消耗掉煤矸石20万吨,实现废物的再利用。 目前,我市正在开采和勘查的矿种中,大宗的有:煤、铁、钨、铝、锡、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而这些正是国家急需而又短缺的矿种,市场容量大,产品价值高。 做足矿产品深加工文章,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点。今年,市矿产品深加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并且于7月31日召开了全市矿产品深加工工作会议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市经贸委、市国土局等政府部门和各县(市、区),也强化措施、主动作为,全力推进我市矿产品深加工工作开展。 摸清底子是关键,市经贸委与市国土局加强了互动。8月初,市经贸委组织人员深入各有关县(市、区)开展调研,并且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开展的全市矿产业专题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聘请了相关权威机构编制了我市矿业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化工产业和稀土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编制,并相继通过专家论证。 思路越理越清。市里明确提出:一个优势矿种,确定一个龙头企业,建立一个专业园区,做成一条产业链,组织一套班子运作。思路既定,重点就凸显了出来。 市里确定了以煤炭、钨、铅锌、铁锰、萤石、石灰石和其它非金属矿7条产业链为发展重点,加强对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快产业链延伸,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煤炭产业正在打造海西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 钨矿以宁化行洛坑钨矿为龙头,正在策划设立钨制品深加工企业; 铅锌矿产业则在着力推进尤溪年产10万吨锌冶炼项目和大田年产5.5万吨铅冶炼项目建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萤石矿产业的发展,得到了省里的认可与支持。我市着力打造海峡西岸氟化工产业重要基地,确定重点抓好清流高宝矿业无水氢氟酸及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有机氟产品研发中心、明溪海斯福化工年产千吨全氟环氧丙烷及上下游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建设高端有机氟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加快沙县金港工业区氟材料生产基地、将乐嘉信矿业氟系列产品开发、清流氟化工工业园等预备项目转化实施。 项目在策划中生成。我市重点策划了发展低品位褐铁矿、年产4000吨储氢合金生产线等20多个矿产品综合开发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与相关中央属企业进行对接合作洽谈中,并与沿海地区以及泛珠江、长三角经济区加深对接,促进投资合作。 成绩有目共睹。今年以来,我市策划并实施的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深加工项目共27项,总投资29.9万元,年度计划投资9.73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9.3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矿业经济作支柱 一个“三步走”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年内全市矿产品加工产业要实现产值70亿元,2010年实现100亿元,2015年实现200亿元…… 矿产企业处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市有条件将矿业经济引向深入。但不等于一口就可以吃一个“大胖子”。关键是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矿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在资源与产业的整合上下大气力。 市国土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已经完成合并重组矿山24个,关闭矿山13个,技改扩产矿山65个,矿山数量比去年底减少26个。与此同时,全市已完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矿山687个,占到了总数的80%多。 我市还强化了优势矿产的勘查,通过地质勘查,今年有20个项目转入详查,已成为或有望成为新的矿产地。通过整合,全市矿山开采规模有较大提高,矿业布局趋向合理,矿业开发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 今年是市里力度最大的一次。长期关注我市矿业经济发展的市政协副主席李子林,十分高兴看到如今的良好态势。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虽然这些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当年资源无奈贱卖,甚至到了荒唐的“走后门”地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如果成为一句空话,不在深加工上做文章,不拉长产业链的后果,就只能走上老路一条。 变小为大,变少为精,没那么简单。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往往没有市场优势,而越是下游的产品,越要市场优势的支撑。因此,要把极其复杂的矿业经济发展,真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并且重在实效。 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重组兼并,做强做大,不仅运作难度大,而且越深入问题越多。因此,不能光讲要“整合”,而是要探讨怎么“整合”,通过逐年有所突破,最终由量变达到质变。可贵的是共识已经形成,共为正在见效。 在这件提案的办理座谈会上,市政协副主席林梁儿说,矿业经济的发展,要为三明经济发展起到自身积极的支撑作用,并且要以持续不断的成果来体现这种支撑作用,这样才能成为三明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聚宝盆”里闪金光,这是全市人民的期盼。 三明日报2008年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