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激活一池春水 ——沙县应对危机科学发展侧记 李顺亮 乐德声 在自家门口,居然第一次听到了“国家级”的讲座,沙县1000多名党员干部想都想不到。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许江萍博士和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国际贸易专家关安平教授,分别就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和危机对策分析,来到沙县结合实际精彩开讲。这是沙县全方位推进开放战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头戏之一。 开放的沙县,激活了一池春水。沙县正以全新的姿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发展,迎来了科学发展的速度、效益和活力…… 有速度的发展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而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需要开放的支撑。主动走出去,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展项目对接和招商引资,开放的沙县一次又一次促成了重大项目的生成落地。 专场招商,可以让沙县对外开放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去年,沙县围绕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自主举办了福州、泉州等专场招商会,引进了一批税源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去年,沙县实施县级以上重点项目126项,投资额是上年度的2倍,全年完成投资48.9亿元。 加快项目实施进程和产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剂“良药”。今年,沙县又组织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县级重点项目126项,项目数与去年持平。县里新出台了《沙县重点项目建设效能监察工作方案》,开展“百企千商评效能”活动等,做好在建重大项目的跟踪、督查和服务工作。今年1至3月,沙县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占年计划的33.1%,呈现逆市增长势头。 目前,沙县正在全力推进竹纤维系列产品等重大项目,以及宏光酚醛模塑料、东方机床等16个新增产值超千万元项目建设,促其早投产、早达效,最大限度释放投资效益。同时,积极推进大唐国际4×100万千瓦煤电等重特大项目前期工作,并出台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和引进重大知名企业的政策措施,力争新华都、苏宁电器等知名企业年内入驻沙县。 只有产业聚集,才能在开放的市场里更有竞争力。金沙园通过创新招商思路,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把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科技含量,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及环保要求的项目,作为入园的首选,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轻纺服装、林产加工、生物食品四个优势产业,形成了三和食品、大亚木业、厦工三重、宏光酚醛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如今,园区已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8个。 危机当头更要以开放促开发,加快产业聚集。金沙园出台并实施技术创新奖励扶持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依靠科技,调整产品结构,抢占市场份额。一季度,园区45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00%。在金沙园的辐射带动下,专门为金属深加工企业提供集聚平台的金古园,这些年也顺势崛起。明光公司、万安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美华机锻制造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知名企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金古,金属加工产业聚集的步伐并没有因为危机而停下。 有效益的发展 开放求发展,让县域经济与民生经济同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开放,不能是没有思路的无序开放;发展的速度,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根木头,好材加工高档木制品,次小薪材和加工剩余物生产刨花板、胶合板及造纸料,竹木屑做活性炭;一条废旧轮胎经过深加工,变成再生胶…… 循环经济早已在沙县悄然崛起。全县先后引进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循环型企业达86家,初步形成橡胶、林产、生化等产业循环链。 环科集团三明高科橡胶有限公司的废旧橡胶轮胎综合利用技改扩建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这里回收废旧轮胎和橡胶,利用高新科技进行再生利用,每年可回收5万多吨废弃的旧轮胎或橡胶,生产再生胶4万多吨。 以人为本的发展,才是最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发展。近年来,沙县的发展日新月异,民生项目建设方兴未艾,每年都有一批民生项目开工、竣工。去年,沙县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任务,改善城区交通状况、金沙高级中学建设并投入使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等,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赞许。 今年,沙县继续加大力度,集中财力办实办好11件惠民实事,年内投资总额达1亿元以上。位于沙县城西南路、年内投资3000万元的大洲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是 2009年沙县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目前该项目主桥完成施工图设计,连接线开工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完成,土石方等工程进度正加紧推进,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此外,还有投资2800万元建设龙湖休闲公园,投资2000万元新建的县医院住院部大楼,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教师周转房等10 件实事,涉及环境治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体娱乐、社会治安等经济社会事业各个方面。 开放的沙县人,把沙县小吃推向了这个开放时代的大舞台。目前,沙县在外从事小吃业经营的已达18120户52200人,今年一季度,沙县小吃经营收入1.6亿元,增长15.9%,有力地支撑了农民增收。但以开放的心态认真审视沙县小吃时,县里一个共识形成了:食品安全才能出效益! 小吃配料安全,事关沙县小吃的品牌和声誉。今年,沙县专门制定了《沙县小吃配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沙县小吃配料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规范标准要求》。从3月份开始,县里组织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加强对小吃配料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行为…… 有活力的发展 观念新则活力显。 沙县小吃的发展还具有潜力可挖,沙县有5万人在外经营小吃。这些小吃业主长年在全国各大城市闯荡,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每年6亿元的资金,还有全新的观念、经营的理念。这些有资金、有理念的小吃业主,已成为沙县活力的一部分。 县里很快发现了这一“民间富矿”,出台并实施系列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改善创业环境,因势利导,吸引小吃业主返乡创业。县里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的项目策划专项经费,对返乡农民自己完成的项目策划,给予编制经费50%补贴。对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创业小吃业主,县里专门建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和培训基地,负责项目征集,免费向他们提供创业信息、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创业培训。县财政还专门安排200万元用于贴息贷款,全力支持小吃业主返乡创业。 林开明是沙县凤岗街道西霞村的农民,在外经营小吃多年,积累了一些资金。2006年初,正值沙县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大规模土地流转的良机。当时,林开明恰好从广州经营沙县小吃返乡,得知县的优惠政策后,即与村里的几位农民集资2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沙县金农高优农业合作社,并从村里的200多户农民手中,流转了1900多亩农田发展高优农业。 如今,这1900多亩农田连成片,具备了机械化耕作的条件。他们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立体特色养殖、水稻新品种展示、高标准制种等项目,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千亩高优农业园。同时,自创了“西霞蔬菜”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实现了农业效益的较大化,走出一条以合作社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沙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小吃业主返乡创业,也能为沙县经济发展撑起一片天。目前,全县已有5000多名小吃业主返乡创业,涉及种养殖、运输、办企业、饮食服务等,全县由返乡小吃业主创办的企业达300多家,有效激活了沙县民间资本。 开放给县域经济和干部群众所带来的活力,是这些年沙县科学发展的精髓。做足“活”字文章,才能更好地开放求发展,在如今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也越理越明。沙县确立了“激情海西显活力,融入主轴争先锋”的实践载体,针对影响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园区建设、项目工作、干部管理和教育卫生等问题,组织百名领导下基层,千名干部进农家,万民党员献良策…… “显活力、争先锋”的共识,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沙县正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从中央、省、市关于扩大内需的政策中寻找机遇,用开放的战略寻求更大的发展。 三明日报2009年4月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