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从这里起步 ——尤溪深化项目工作求突破侧记 李顺亮
革基布是什么,与纺织业的关系怎样,如何来配套…… 我省首个“中国革基布名城”,这段时间成了尤溪上下的热点话题。纺织产业发展和集聚平台在这里初具规模,8000多亩工业用地,目前已有30多家纺织企业入驻。 发展从这里起步。以发展聚人心,抓项目促发展,建机制添活力,在海西建设中贯彻省、市委全会精神“四求作为”求突破,日益成为尤溪上上下下的共识…… 以发展聚人心 只有发展才能凝聚人心。 尤溪地处海西中心腹地,位于三明、福州、泉州、南平四市交汇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国务院出台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意义重大,在海西建设和三明发展中,准确把握全国、全省、全市发展的大气候和尤溪发展的小环境,抢抓机遇实现新作为、新突破,成为尤溪的当务之急。 上半年,尤溪总体经济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全县五大重点产业中,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56亿元,比增17.8%,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48.2%;林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37亿元,比增36.7%,占规模工业总量的22.6%。 虽然矿产业、水电业和食品加工业三个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同比下降,但基本止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快速下滑的势头,进入企稳回升的阶段。 不管是分析尤溪在全市的坐标位次,思考与沿海地区和周边县、市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发展步伐上的差距,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思路、精心谋划、突破重点,以发展来凝聚人心都是不变的主题。 尤溪这些年在发展中凝聚了人心,走向全国的水电开发,就是尤溪人谋发展、争发展最好的例证。思路在发展中越理越明,找准当前工作的重点,注重空间层次梯度,突出发展重点地域,大力强化发展极核,培育新的发展极点,构建特色明显、配套完善的新型工业重县、朱子文化名县、新农村示范县,成了尤溪的必然选择。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需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尤溪开始积极打造五个类型的经济区域,即以梅仙、联合、台溪、中仙等乡镇为主的矿产业经济区,以城关、西城、坂面、西滨、新阳等乡镇为主的纺织业经济区,以西城、城关、溪尾、中仙、坂面等乡镇为主的林产业经济区,以城关、西城、坂面、洋中等乡镇为主的服务业经济区,以洋中、汤川、梅仙、坂面、台溪为主的农业经济区。 产业在集聚中发展。尤溪纺织工业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已形成“纺纱—织布—染整—服装(涂层)”一条龙的产业链。在纺织业经济区里,已发展规模以上企业67家、从业人员近1.8万人,纺织工业总产值达5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2%。年产产业用布7.6亿米,占福建省产业用布总量的55%以上,占国内市场的40%以上。 发展的机遇难求。去年以来,国家出台新增投资政策后,尤溪盯紧抓实,把加快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作为“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共争取到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6个,总投资18689.73万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459.5万元。 只有新增投资的迅速落实,才能收到发展的实效。目前,这些农村饮水安全、污水垃圾处理、廉租住房、县乡卫生设施、农村沼气建设等项目进展迅速。总投资253.4万元的3个农村饮水工程,已经建成交付使用;城区污水处理建设工程,也将于年底完成投入使用…… 抓项目促发展 项目是工作的抓手。 以项目带动为重点,才能切实解决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县里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龙头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牢固树立“经济工作项目化”理念,建立健全项目生成、推进和保障服务体系,真正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项目建设上。 在 “引好一个项目”机制有效运作,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尤溪着眼于用好、用足、用活海西政策,认真编制对台经贸、文化等合作目录,建立项目储备库,着手规划建设台商投资区和创业园区,使尤溪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基地,并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县里的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入台投资,开拓市场。 明天的竞赛,今天就要准备。县里储备项目不断生成,列入市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26个,列入市级库重点招商项目15个。投资较大的项目有:铅锌下游产品开发、白云岩提炼金属镁、钾长石矿深度开发、省道304线西城至八字桥公路改造、尤溪火车站物流中心、竹纤维生产线、竹制高密度纤维板、松树生物活性物质系列产品开发、茶籽粕综合利用开发、20万亩原料林基地、闽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等。 年年“9·8”,岁岁新意。尤溪在矿产、林产、纺织、茶叶等优势产业、潜力产业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产业链招商项目,并以福建省级尤溪经济开发区为平台,积极面对客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热情邀请客商组团参会,加强对台交流合作。总投资1215万美元的尤溪县三鑫铅锌矿业有限公司增资项目,总投资300万美元的台湾新胜峰木业有限公司竹木制品加工项目,成了今年的重头戏。 既要招一个项目、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更要大力发展“尤溪人经济”,积极鼓励尤溪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重点投向科技含量高、资源耗能少、产业聚集力强的新兴产业。观念在这里不断突破:只要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敢于一试,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国家核心利益的就应该先行,只要是有利于尤溪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就必须大胆探索。 项目需要金融的支撑。尤溪具有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县里鼓励发展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输血”,设立了工业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出资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法人成立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全县已有担保公司13家。 科技是项目的引擎。2008年以来,县里围绕主导产业,共组织实施了本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下拨经费1194万元;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9项,争取经费401万元。通过鉴定验收的科技项目16项,申请专利45项(其中发明7件),获得授权专利93项(其中发明1件),1个杂交水稻组合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 虽然尤溪是工业新县,但是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中凸显出来。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跟踪与落实,尤溪县打开了发展的全新局面。 建机制添活力 人心齐,泰山移。 越是困难,越要有对策。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如何、工作作风怎样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县委实行一切工作向项目倾斜的举措,制定《关于进一步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信用担保、降低税费、鼓励创新、优化环境等6个方面出台了27条扶持政策。 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县里始终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着力完善制约尤溪县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县里分别对今年“三个一”项目、重点项目和“扶强一个企业”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推动华能硅晶体材料、隆兴矿业电解萃取金属锌粉、尤溪经济开发区城西园三期、尤溪恒鑫矿业10万锌冶炼等一大批项目的落实,并按序时推进。 活力在实干中显现。在海西建设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尤溪的对台特色,最大限度地促进尤溪先行,就要做到想作为、敢作为、会作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改革的举措化解矛盾,用开放的思维应对挑战。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在这里成了一个个硬指标。 县里还建立了科学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了《2009年乡镇和县直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意见》,将市委提出的“四个不让”纳入绩效考评方案,把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作为考核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执行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检验各部门单位学习贯彻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的重要标准,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 激励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农业、农村工作才会真正落在实处。县里把农村农业实用技术作为乡镇绩效考评考学的重点内容,要求乡镇干部至少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着力改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变一般性的号召为有针对性的服务。落实和完善从优秀村主干中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制,成为尤溪的又一亮点。目前,经推荐、审核、笔试、考核、体检、公示,已确定将14名优秀村主干招聘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工作的第一使命、第一课题、第一责任,把心神集中到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和为企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上,已经成了尤溪上下的努力方向…… 三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