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拉拉的游戏 李顺亮 既然是游戏,就必定要有游戏规则。中国乒乓球的无奈,也许就在于只能一次又一次去适应规则的变化,而无法自己主导规则的制定。 此前,沙拉拉的游戏已经多次上演。这样的游戏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借改革之名,行打压中国乒乓球之实。虽然中国乒乓球在国际上屡屡被有针对性地“量体裁衣”,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实,但是始终没有一位国际乒联的官员愿意出来勇敢证实。 可是,最近形势的演变却出人意料之外。面对记者的采访,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直言不讳地承认,之前缩减奥运会单打名额,确实是针对中国。“北京奥运会中国选手包揽了男女单打的金银铜牌,如果这样的格局长期存在,这项运动会走向末路。”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也当然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具体的运动规则如何确定,无疑只有一个准绳,那就是以能否推动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作为检验这项规则最终成败的标准。缩减奥运会单打名额这样的招数,真正严格来说,并不算乒乓运动本身的规则,而仅仅是事关奖牌花落谁家的改革。 问题之所以难解的症结,也恰恰在于沙拉拉们过份关注奖牌的归属。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把奖牌从中国乒乓球的手里,哪怕是“横刀”夺来几块,放到别人家的“篮子”之中,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从此高枕无忧。但是,出台这样的改革,和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要是促进乒乓球运动健康发展的改革,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欣然接受。相反,只是一门心思针对中国乒乓球的改革,肯定会让有识之士觉得莫名其妙。更可怕的是,如果只是为了限制中国乒乓球的出彩,胡乱出台事关乒乓球运动本身的新规则,那就必然“流毒”无穷,伤害乒乓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事关乒乓球运动本身的规则改变,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到今天为止的实践证明,国际乒联的小球改大球,是一个比较好的改变。因为,这个规则的改变,提高了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也进一步加剧了乒乓球运动的对抗性。这样的规则改变,我们当然要举双手赞成。 但是,“乒球每局分数恐再削减”这样的消息,就让人觉得不够慎重了。而这样消息的发布者,居然还是沙拉拉。他说,“也许会效仿网球的赛制,打少分多局。自从乒乓球由21分改为11分后,比赛精彩程度远远高出以前,所以,我们考虑乒乓球的比赛像网球那样,减少每局的分数,增多局数,这样,高手和高手间的对抗会精彩,而水平低的选手和高手间的对抗也会变得不再那么无聊,而是充满悬念。” 本来高手就是高手,低手就是低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减少胜负的必然性,增加成败的偶然性,这哪里还是我们曾经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如果国际重大乒乓赛事,一再上演水平低的选手和高手间的对抗,而且“黑马”必胜居然成为定律,再充满悬念也是无聊的,因为这不是真正的比赛,还不如说是在赌运气。这样的比赛,谁看谁知道。 5月10日,国际乒联年会在鹿特丹世乒赛期间召开。国际乒联又吸纳了5个成员国,协会成员扩军为215个,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体育协会组织。但协会成员扩军,并不等于乒乓球在世界影响力就必然再度扩大。只有吸引更多的人投入乒乓球这项运动中来,才是国际乒联的胜利。一项好的运动规则,自然可以让运动生色,但是一项运动规则的基本稳定,而不是频繁调整,也是这项运动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别让仅仅三天没打乒乓球的人,一下子就成了门外汉,最终不得不弃球而去。但愿,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不要简单化为沙拉拉的游戏。 2011年5月17日三明日报五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