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点评《三明日报》

李顺亮

一是3月25日五版的《沈在敏问牛》,小角度切入写模范人物,这个手法值得借鉴。牛这个角度很小,但牛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很大,尤其是在春耕时节。的确,在基层需要这样的问牛人。

二是3月27日五版的《哎呀,猫头鹰飞进幼儿园》。这则消息写得好,文配图,形象生动,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一句话的导语“哎呀,是猫头鹰!”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关注。这则消息也做了一次很好的科普,可惜的是没有把“猫头鹰”与“鸮”两个动物的区别,在文中稍加说明。可我查了百度,明明说“鸮”这个鸟的俗称就是“猫头鹰”,到底怎么回事?

三是3月28一版刊发的《我市超额完成去年污染减排任务》。这篇消息能够成为头题,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三明来说,太过于重要了。我想多说几句,让大家对这个问题看得更深一些,了解得更透一些。这样说的目的,也就是让大家以后写这类消息,知道采写的重点在哪里。
三明环境污染的严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这种污染主要集中在市区。污染物有水、气、光等好几种,在目前的阶段,实际上只有水与气两种,真正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并且列入了官方治理污染的重点。通常官方主要控制的污染治理指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就是针对水、气两种污染的。
对于三明,我们再分析进去,其实大家最关注的是气污染的治理问题,换句话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大小,是三明人民最为关心的。二氧化硫我们吸进去,危害在哪里呢,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大家都读过书的,都知道它会腐蚀我们的呼吸道。因此,三明市区呼吸道有问题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是百分之百的,只不过是有的程度重一点,有的程度轻一些。
那么,市区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在哪里。当然主要的源头在三钢与三化,至于市区的小饮食店烧煤,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记。现在三化已经被三钢集团托管了,因此,可以简单地说源头在于三钢集团。这几年,三化的热电厂实施了脱硫工程,三钢的烧结机也做了烟气脱硫,让我们都受益了。这也是去年我市这项指标超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关键。因此,我们以后采写这种消息,不问问三钢集团的情况,就是白写了,写了也不会有人相信。
去年有这样的成就,另外一个关键,其实我前一段也和大家讲过,就是受益于这场经济危机,市区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高炉不冒或者少冒烟了。去年我们市区优良天气的天数一下子比往年提高了很多天,也与此密切相关。当然,这种东西容易死灰复燃,企业一景气,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难过了。因此,三明这项工作是任重道远的。
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是三钢与三化搬迁了。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似乎是看不到的,不说也罢。首钢的搬迁,现在搬迁到了河北的曹纪甸,我说那不是北京人民的胜利,而是作为首都的被逼无奈,搬迁的成本不用说,相当程度上是让人难以承受的。三明这些年为什么要做企业的“退城入园”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只可惜我们没有权力叫三钢搬迁,那是省属企业,决定权在省里。而省里受福州、南平的影响,相对来说更为关注的是三明的水污染,这与我们三明的关注是有错位的。
再简单地说说水污染吧。三明的水染污主要是辖区内的化工企业造成的。当年的三农“死鱼事件”,大家都应该还记忆犹新,就是那时我们认识了“COD”,这个化学需氧量指标。当然,三农认为自己是被冤枉的,上游的化工企业多的是,三化、永安智胜化工等等,凭什么就说是我三农排泄的COD超标造成的?实际上,当时就有一个意见,认为是上游的化工企业长期的过量排放,在河里慢慢地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问题的瞬间暴发。因此,大家都是共犯。可是,这种事情出来后,三农下面的河段死鱼最明显,你不来承担谁来承担。
因此,我们写水污染治理这个东西,与大气污染的份量平起平坐,三明人民也不会满意。

四是同一版的倒头题《引进一个厂,明溪柑橘销路畅》。这则消息写得简洁明快。好的东西我不作细评了,大家自己去看看附在消息后面的短评。
森美食品公司的泉州总部,我前几年到过。明溪引进森美,也是在那次三明与泉州双方山海协作对接的产物。此前,森美所用的柑桔,实际上已经是大量从三明弄过去的,可以说是三明柑桔支撑了森美。我们再大一点说,实际上泉州柑桔的品牌“永春芦柑”,也是三明柑桔成就的。因此,这则消息,如果能把背景写透一些,也许就会更有深度。
还有一个,写新闻时,我们最好尽量避免一些口头的、习惯的称呼在里面。文中说,“据县农业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诚介绍”,这里高级农艺师就是规范的职称了,而“教授级”这三个字要不要其实无所谓。有这样的东西,根子在于中国人很喜欢类比,爱讲级别,没办法的事。当然,亩、斤之类的,我以前也会去改成国家规范的东西,可后来我的认识变了,个人以为还是用吧,毕竟中国用了几千年的东西,你不用了老百姓反而看不懂了。我们所谓与国际接轨,往往是西化的让人难以接受。

附一:

沈在敏问牛
王长达 黄春才 李杜锋 文图

核心阅读
沈在敏,清流县灵地镇邓家警务室民警,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之一。今年春节前夕,邓家一带四只耕牛因消化不良中毒,接连死亡。沈在敏立即找来兽医,30多只牛及时救活。他还给农户群发短信,使当地100多只耕牛及时打了疫苗,一场危机化解。灵地镇毗邻连城,耕牛时常被偷,他一面打击盗牛犯罪,一面给当地100多只耕牛上“户口”,化解了这件麻烦事。沈在敏从警21年,为民做了无数好事。问牛,仅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老沈,我家的4头母牛前两天又放上山了。”3月20日下午1时许,听到邓家村村民邓维樟报告的好消息,清流县灵地镇邓家警务室民警沈在敏笑了。
说起两个月前老沈叫人救活自家老母牛的事,邓维樟的脸渐渐红起来。
牛病来袭:四天死了四头牛
清流一带乡村有养母牛的传统。每年春分时节起,邓家村30多户人家的耕牛就放养到十多里外的古洋村岭背荒地里,农户连户看守,隔天换两人上山看护。每年10月底,天气转冷,村民们就把牛牵下山圈养。下山的母牛大多怀着仔,现在牛值钱,一只小牛能卖到四五千元,因此,过冬母牛喂的都是稻草、地瓜、米糠等好料。可今年春节前夕,邓家人突然遇到一场牛病危机。
当时,沈在敏正下村“大走访”。邓家村村民杨凤招告诉他,邓家有几户人家的牛不知什么原因,病的病,死的死。有些村民还在家中求神拜佛,就是不想请兽医来治。
沈在敏立马到农户家查看。60多岁的邓邦旗正在家里哭,他家的大黄牛倒在地上,大小便失禁,肚子胀得像皮球一样。沈在敏立即打电话给灵地镇兽医站站长邓永明。邓站长赶来一看,情况严重,就说:来不及了。邓邦旗说,大黄牛之前吃了一土箕烂地瓜。邓永明分析,是牛吃了沤烂的饲料,毒素急性发作,伴发肺炎所致。原来,牛必须吃大量的青草,通过反刍来消化;冬季圈养时,大量喂食大豆、地瓜、米糠、稻草等淀粉类食物后,牛的胃就像人光吃饼干一样,被糊住了,再喂了大量的水,就会猛胀起来。这种急性病很难治。
紧接着,村民裴德富、邓昌树家的牛也死了,一连三四天村里死了4只牛。沈在敏和邓站长都很着急。沈在敏说,他1997年来到邓家派出所时,那时老百姓很穷,田里缺水,一年只能种一季,家里平常只有一盘菜,前几年,琴源水库通往邓家的水渠建成,田里有水了,村民除了种粮,还种烟,生活宽裕了,但耕牛还是人们一笔重要财产。要是病情失控,后果相当严重。
病牛挂瓶:30多头牛保住了
1月21日,村民邓维樟家的母牛病了。沈在敏知道,这只牛可是邓维樟的“摇钱树”,十多年前小邓生了儿子,分了家,从岳父那里买了这只母牛,至今这只母牛已生了11只牛。这回下山时,母牛又怀了仔,邓维樟每天用地瓜藤、地瓜丝、米糠早晚各喂一次。没想到,牛突然不吃东西了,叫来村里的兽医,也没辙。邓维樟找到沈在敏,打听镇里兽医的电话。老沈立马通知邓永明站长赶来。
邓永明见了病牛,心里也没底。他说,这牛要么坚持治疗,要么处理掉,免得损失更大。邓维樟央求:“我对这头牛是有感情的,您还是想办法救救牛吧。”邓永明开了药方,连着三天,每天赶来给牛打二次“点滴”,最后一次邓永明忙到了夜里9点多,才赶来给牛挂瓶,第二天,老母牛又开始进食了。
就这样,邓家这一带3头病情较为严重的牛和30余头病情轻微的牛得到及时救治,恢复健康。
短信宣传:100多头耕牛打上疫苗
为何牛生了病,一些村民不去找兽医呢?沈在敏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到村上有的老人听到传闻说“今年是牛年,牛魔王转世,只要心诚烧香拜佛,家里的牛就会健康”,农户信以为真,于是家家烧香,不去求医。
不能让迷信害人!老沈立即以警务室、兽医站、村委会的名义,结合牛治愈的实例,编写了一条手机短信:“广大农户:冬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请广大农户积极配合兽医站做好动物免疫,特别是耕牛口蹄病的免疫;另外,牛在放牧时注意避免采食过量的腐烂地瓜,以免造成中毒死亡”。他打开警务室里的农信通(农村信息机),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给邓家片区内200户户主的手机发去了短信。
沈在敏从警21年,一心为民,获得过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之一、省先进工作者、三明市“十佳文明市民”、“十佳公仆”等荣誉,深受当地群众信任。近年来,他利用农信通发出了200余条治安信息,使当地群众受益匪浅。这回他发出的耕牛防病信息很快发挥了作用。邓家片区内100多头耕牛打上疫苗,之后没有再发生牛生病的事件,所谓“牛魔王转世”的传言很快销声匿迹了。
牛常被盗、丢失,真烦人
邓家警务室责任区有100多头牛,整个灵地镇有近400头牛。灵地与连城交界,一些牛贩子、盗牛贼盯上了这个牛乡。每年都发生牛被盗案件。盗贼要么直接杀了牛,连皮都不要割走牛肉;要么牵着牛连夜走小路到连城去。有一年冬天田中村一只价值9000多元的母水牛被盗,沈在敏与同事们连夜追了5个多小时,第二天终于在永安罗坊截获了大水牛。还有一回,沈在敏发现邓家一户人家多了一大一小两只牛,他想起嵩溪所两只牛被盗的协查通报,立即报告,已经装上车的两只被盗牛当夜被警方截获。
灵地一带的牛大多是杂色的,纯色的极少。数百头牛怎么能辨认呢?邓永明说,每只牛都有各自的特征,如身上的鱼鳞痣、黑痣,一般牛主人都清楚,只是普通人看不出来。因此,村民寻找失牛会顺手牵“牛”,由此引发争执甚至斗殴事件。
给牛上“户口”,理清麻烦事
如何理清这烦人的牛事?沈在敏想出一个好办法———给牛上“户口”。
打开警务室的电脑,辖区内100多只耕牛与主人的合影历历在目。去年1月,沈在敏与民警陈卓专门为辖区内的耕牛做“落户登记”。他们上门下田走访登记,或者让农户牵牛到警务室拍照,牛的图片、住所、年龄、身高、毛色、估价以及牛主情况统一汇总建档,存入电脑。老沈还以自然村为单位绘制了耕牛放养分布图和小偷盗窃耕牛后可能逃跑的路线图,存入电脑,建档管理。
沈在敏说,耕牛上了“户口”,万一丢失,寻找有了依据,遇到被盗,也可依照估价对盗贼进行相应的处罚。去年4月9日晚8时许,邓家村村民邓德昌在自家牛栏里发现一头耕牛,一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主人寻牛的消息。次日,沈在敏、陈卓正好入户给耕牛上户。老沈立即对这头耕牛进行了拍照,记下特征,翻开耕牛档案进行网上比对,终于找到了失主。
今年春节前,连城县周边一带陆续发生耕牛被盗案件。
沈在敏结合上门走访,指导村民加强对牛的看管。去年年底至今,他所在责任区内没有发生一例耕牛被盗案件。
老沈说,邓邦旗那只价值6000元的黑母牛后来处理了,老邓又买了一只小黄牛。过些天就该给这只牛上“户口”。

附二:

“哎呀,猫头鹰飞进幼儿园”

这只鸟其实是“鸮”,昨日上午获救被放归自然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当场给小朋友们上课。

“哎呀,是猫头鹰!”
昨日上午8点多,梅列区列西新星幼儿园中(二)班的小朋友们正在上课,忽然孩子们一阵惊呼———教室的窗口飞进一只猫头鹰模样的鸟。这只鸟在教室里扑腾着,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驱赶,就是不出去。老师只好将鸟捉住,放进纸箱。
市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的两位工作人员闻讯赶来了。通过鉴定,这不是猫头鹰,而是“鸮”,学名鹇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幼儿园的园长当即请管理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小朋友现场上一堂保护野生动物的课程。
专家们告诫孩子们,遇到野生动物,不要自己去捉,野生动物不宜沾上人的气息,那样对野生动物放归自然不利。有的小朋友喜欢动物,想自己喂养野生动物,但野生动物并不吃我们喂养的食物,无法融入人类的生存环境。他们还提醒小朋友,遇到野生动物,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来处理,或者报告110通知相关的专业部门来处理。有些动物是因为受伤或者其他原因,才会误入人群集聚地。要通过专业人士处理伤口后,择机放生大自然。
为何这只“鸮”进了教室,就飞不出去了呢?工作人员认为,这种鸟通常是夜间出动的,白天不善于飞行。
之后,管理站的同志将这只珍禽放生到麒麟山的密林中。
(本报记者 刘久平 实习生 王伟来 文/图)

附三:

我市超额完成去年污染减排任务

本报讯3月20日,经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局核算确认,我市超额完成了2008年度省政府下达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3%的年度减排目标。
市委、市政府把污染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发了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任务、减排计划和工作意见,把年度减排任务分解下达到12个县(市、区)政府和责任单位,落实到具体的结构调整和工程治理项目中;实行目标责任制,即定减排项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定完成时限及污染物减排量、定要求、定期监测和考核,以确保减排目标如期完成。
我市环保部门去年多措并举,关停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小企业和生产线,大力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推进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在去年实施的89个减排项目中,34个结构调整关停项目已完成33个,关停了小水泥等落后小企业和生产工艺30家(条);21个二氧化硫工程减排项目已完成三钢1#烧结机烟气脱硫等14个项目;34个化学需氧量工程减排项目中,沙县污水处理厂等31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严格的减排责任制和减排项目的实施,促进我市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去年削减二氧化硫7281.11吨,削减化学需氧量2548.617吨,扣除二氧化硫增量4690.85吨、化学需氧量2393吨后,分别比2007年净削减2590.26吨和156吨,超额完成省政府年初下达的减排3%的目标任务,并完成了全年化学需氧量控制在4.66万吨的中期考核目标。去年,三明市区空气优良天数占总天数的92.9%,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10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巫瑞万 熊敏桢)

附四:

引进一个厂,明溪柑橘销路畅

本报讯 眼下,正当国内一些种植户在为上年产的柑橘销路发愁时,明溪县雪峰镇城东村果农李新荣,正在自家的果园里,安心地为柑橘除草施肥,期待今年又有好收成。
据县农业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诚介绍,去年全国许多地方出现的柑橘卖难现象,在明溪县不存在,一方面得益于县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提高了柑橘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很大程度得益于县里引进了三明森美食品有限公司。
三明森美食品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大型果蔬浓缩汁加工生产企业,自2007年入驻明溪县并投产以来,产销两旺;同时为当地果农解决了柑橘等水果的销路问题。
近年来,明溪县种植柑橘等水果的农户不断增多。截至去年底,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近6万亩,产量达3万多吨。面对全县水果产量增多的趋势,明溪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意识到,通过精深加工,做足延伸产业链条文章,避免增产不增收现象的发生。县里通过多方努力引进三明森美食品公司落户明溪十里埠工业园区。
依托明溪及周边丰富的资源优势,三明森美食品公司现已形成年产柑橘浓缩汁2000吨的规模,年可消耗柑橘2万多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森美食品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实行保护价收购,直接带动全县1000多户果农实现增收。
果农李新农是明溪县的柑橘种植大户,现有果园100多亩,去年产出5万多公斤柑橘,大多卖给了森美公司。他说,县里的许多果农和他一样,与森美食品公司签了订单,根本不愁销路问题。
据介绍,三明森美食品公司计划再投资3000万元,用三年时间完成扩建生产线任务,形成日加工200吨水果的生产能力。
(本报记者李远明 本报明溪记者站傅黎明)
短评
出路在于延伸产业链
就在柑橘卖难现象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时期,明溪县广大柑橘种植户却因为县里引进了加工企业,所种的柑橘成了抢手货。
解决农产品卖难,根本途径就是要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如番茄主产区新疆、柑橘盛产地浙江,都是因为有了众多果品加工企业,才使当地由原产地大省成为首屈一指的产业化龙头基地。明溪县也因为引进了果汁加工生产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条,既提高了柑橘的附加值,又拓展了柑橘销售渠道,让果农真正从增产中实现增收。
可以预见,明溪县引进柑橘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不但可以解决当地和周边果农柑橘难卖的问题,而且还能带动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