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2月1日点评《三明日报》 李顺亮 按照计划,现在我对前一段记者采写的稿件,作一个简要的点评。 一是1月22日刊发的《再造三明绿色股票》。这则通讯,抓得切入点很好。股票里的三明板块,现在是大家关注的事。福建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各地每年至少推一个企业上市。市里也对这项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成立专门机构、拿出专项资金来作这个事。成效大家都看到了,2008年圆满完成了任务,当然问题也有,比如“三农”股票如何尽快“起死回生”等。从绿色股票这个点切入,切入得很好,可以说是针对性非常强,根据三明的经济现状,适时发出了三明日报自己的声音,鼓与呼做好林业股票上市这个文章。还有一点值得说的就是,记者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报喜也报忧,用主管部门市林业局的态度,在积极鼓励民企上市的同时,也持谨慎乐观态度,道出了一些值得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这样写的文章更辩证,说服力自然就会增强。 当然,能不能大胆压缩甚至合并本文一、二两大部分,以便对永林与南纸上市前后的变化情况,也给一定的篇幅说一说,值得我们探讨,也许这样文章可能会更深刻、更丰满一些。 二是1月26日刊发的《向莆铁路建设者借本报给亲人拜年》。这篇稿件,细节描写极其生动,说明记者观察非常仔细,不是有心人,往往会忽略这些细节。“当记者想多问几句时,他却摆了摆手,在眼泪滑落的瞬间,转身疾步走向吊机。”“黎胜根的同事小李,脸上和安全帽上都是泥水。”抓往的这些细节,并不是无所谓的细节,而是能说明问题的,能说明人物身份,与坚守岗位有关的细节。还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记者在除夕还到工地采访,并且当天出稿。当记者,没有这份勤劳,是很难有收获的。到一线里去,到群众中来,当记者的快乐就会从这里头获得,那是坐在办公室里编材料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当然,我一直在考虑,这个标题能不能起得更好一些?但是,好像“向莆铁路建设者借本报给亲人拜年”,这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毕竟是大过年,远在外地的建设者最想做的,就是给家乡的亲人拜年。本报能当这个传声筒,是光荣的。记者能当这个传声筒,是可敬的。 另外,我想扩大一下,说说其它稿件。 一是1月20日刊发的《携带幼儿坐客车出行要预登记》。我们把这篇稿件与1月31日刊发的稿件《“无票乘车”解旅客之忧》,作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发现,大田车站的作法十分人性化,在确认无他人上车的情况下,让这位“无票”的旅客上车了,确实值得赞扬。而三明汽车客运西站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是出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三明汽车客运西站的确是在严格执法,但这个法本身规定的让人有些莫名其妙:公路载客汽车不得超过核定的载客人数,按照规定的免票儿童(指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除外,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百分之十。我不知道这个法,为何会有这样的规定,因为儿童与母亲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最受保护的对象。我所能作的解释,只能是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绑架了法律,让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最小化,让自己争得的私下利益最大化。 从这里面,我想起有一个事,值得我们记者注意,就是记者还得多作类似的提醒报道,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我们三明日报多知道一些情况,少一份麻烦。比如,节假日天气状况之类的新闻,其实也是这样的提醒报道,这样的报道老百姓是会欢迎的,值得我们记者去做。 二是1月27 日刊发的《校长赶考》。这篇报道很有新意,我们知道一般都是学生赶考,作者运用了反向思维,捕捉到了《校长赶考》这则消息。而且校长赶考,并不是如今过滥的冠冕堂皇的个人求官或者部门求财的资格考试,只是为了推进校长读点实实在在与教育相关的书,大田县教育局这种作法很难得可贵。当然,如果这则新闻写得更精炼一些,更淡化一下教育局长,效果可能会更好。 附: 携带幼儿坐客车出行要预登记 本报讯1月15日,三明汽车客运西站的春运已经进入客流高峰期。上午9时55分,2号检票口有一位年轻妇女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准备检票上车。站务员把票接过来一看就说:“糟了,你可能上不了车了,因为你的车票上没有登记携带免票儿童。”这位旅客一听就急了,大声道:“这么小的孩子还要登记什么?又不占座位,我坐火车都是这样的。” 见此情形,另一名站务员赶紧走过来把她的车票拿到服务台,想用最快的速度试一下能否来得及登记。可是在售票系统里一查,这班开往宁化的班车已经有两个旅客登记了携带免票儿童(谁先登记携带免票儿童都会在售票电脑中记录),已经没有名额了,所以只能改到下一班有免票儿童名额的车。由于是客流高峰期,接下来的几班车也都已经有登记两名免票儿童而且已经满员,她们母女俩只能等到中午11时的班车才有免票名额。 根据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公路载客汽车不得超过核定的载客人数,但按照规定的免票儿童(指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除外,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百分之十。 (张秋芬) “无票乘车”解旅客之忧 本报讯1月29日,因不慎丢失车票的林女士终于准点乘上开往福州的班车,成为春运以来大田车站惟一的“无票乘车”旅客。 当天,丢失了车票的林女士急匆匆来到大田车站服务台咨询,询问能否坐上车。因车票是不记名乘车凭证,站务员按规定让她另行购买一张车票。一张车票要上百元,林女士心有不甘,找到林建华站长,林站长了解情况后,找来微机管理员,从电脑里查询了相关车票资料后,承诺只要到发车时间,没有其他旅客持该车票乘车,准许她“无票乘车”。 该趟客车发车时,站务员发现确实无其他旅客持有该车票,林女士顺当地乘上了开往福州的班车,免去了补票的烦恼与损失。她对车站的人性化管理与服务感到十分满意。 进入春运以来,大田车站以旅客满意为最高服务准则,从方便旅客购票、行李托运、候车、乘车等环节入手,不断改进服务,真正做到心中有旅客,满意在车站。(张知松 雷建强) 再造三明绿色股票 本报记者曾婷 经过半年多的协商洽谈,1月6日,福建泰宁南方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道芳与三明市五鑫橡塑胶辊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荣,就南方林业收购三明市五鑫橡塑胶辊公司有关事项签订了合作协议。 “力争2009年11月在国内实现A股上市”,一场以泰宁南方林业有限公司为首,引领我市林业企业重组上市的并购合作行动正在悄然进行…… 五鑫胶辊:经受“寒潮”,迎来转机 这个车轮交替,注定会给三明市五鑫橡塑胶辊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开锋留下深刻的记忆,一是企业正经受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潮”冲击,二是企业以70%的股权出让,并入福建泰宁南方林业有限公司麾下。 三明市五鑫橡塑胶辊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加工生产造纸、印染、冶金等行业所需胶辊的民营企业,总经理吴开锋说:“我们企业规模不大,但是科技实力雄厚,2008年公司参与起草制定了国家《木工机械胶辊》和《冶金行业胶辊》的行业标准。企业综合实力在华东地区排行第一,全国同行业排名第四。” 2008年,五鑫公司同样遭遇到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银行银根紧缩,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为越南、朝鲜、马来西亚加工出口的配件,或被取消订单,或因提货周期滞后造成现金无法入库。而公司主要服务的两广、福建、江西等地企业因受冲击纷纷减产,导致机器维修费这一原本占公司重要比重的收入大幅下降。2008年公司销售收入只有1700万元,而2007至2008年间,公司还投入800万元进行了二期项目扩建,建成了一条真空辊体加工生产线,填补了省内空白,投产后企业年总产值可达2亿元。 对于公司被南方林业并购的前景,吴开锋持乐观态度。他告诉记者,南方林业有限公司国内首个在欧洲上市的林业企业背景,可以给五鑫橡塑提供有力的的资金支持。橡塑胶辊产品因体积大,重量重,运输困难,业务的拓展受到制约,现在他们一方面将借助南方林业的资金实力,在华北、山东等地设立分公司生产产品,拓展业务。另一方面,还将通过南方林业,与芬兰、德国等欧洲先进的造纸、冶金、机械行业进行接触,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南方林业:拓展产业链,走向A股 收购三明市五鑫橡塑胶辊有限公司只是泰宁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举动之一。2008年底,南方林业有限公司通过竞标,出资约1.3亿元,并购了建宁等地4家林场共17.5万亩面积的山林。目前这家公司又在和我市其他林场洽谈收购事宜。 “现在我们正在采取加大生产、扩建厂房、重组并购等一系列措施,壮大企业整体实力,为实现今年11月国内A股上市做准备。”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道芳告诉记者。 在前不久的第四届海峡林博会上,泰宁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焦点,开幕式上,三明市委、市政府对公司重奖100万元———2008年10月7日,泰宁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借船出海”,其母公司中国林业控股有限公司在纽约-泛欧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在欧洲上市的首家林业企业。 中国林业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总部位于泰宁县,由泰宁籍人士周道芳于2006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泰宁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其旗下全资实体子公司,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都是周道芳。这次欧洲上市流通240万股,总共融资3200万欧元。 周道芳告诉记者,他们很希望企业能在国内上市。他说,林业是一个比较稳健的行业,近年来,中国木材市场持续增长,产业行情看好,三明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林改催生了林业和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内A股上市,是我国资本市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南方林业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木(竹)材采运及深加工、良种培育、林木营造、林权托管经营的综合性林木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在泰宁有3家竹木加工企业,在龙岩成立了龙岩红土地竹木制造有限公司,在江西省设立了江西尖峰林业投资有限公司,在省内外拥有森林资源50多万亩,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 “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还要拓展林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壮大企业整体实力。”周道芳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争取三年内拥有森林资源200万亩,培育多种类型的林产加工企业,来带动农民增收,推进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市林业局:为三明“林”字号民营企业加油 “民营资本在我市林业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林改办主任潘子凡告诉记者,“我们非常支持泰宁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争取实现在国内A股上市,也将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和服务。” 据市林业局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5年来,共有72亿元资金进入林业产业生产,其中来自各个银行的融资30亿元,来自民营资本的融资达42亿元,这些民营资本为我市林业产业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新鲜“血液”。 来自市林业局的另一份统计表明,我市目前356家规模以上林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只有永林集团和青山纸业,其余都是民营企业。 但是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仍以自有资金、银行借贷、民间借贷为主,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很低。现有的融资方式成本高,使民营企业应对外部多变经济形势的能力明显更为薄弱。潘子凡认为,民营企业上市,一方面将促进企业的内部重组、规范管理经营、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增加监管透明度,减少“家族式企业”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融资渠道,拓展企业资金来源,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盘活当地的林地资源、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业生态、促进林农增收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带动地方林业经济向市场化、商品化、集约化发展。 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市林业局在积极鼓励民企上市的同时,也持谨慎乐观态度。几天前,市林业局刚刚邀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就我市林业发展进行调研,并就林业产业企业上市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截至目前,沪深两市主营业务围绕林业展开的上市公司中,只有4家。林业是一个资源类产业,林业企业往往联系到千家万户的林农,企业上市后,如何进行资源保护、如何预见和减少上市民营企业经营风险等等,都是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在林业企业上市历史中,我市创造了辉煌———永林集团是全国首家林业上市公司,上市12年来,永林蓝豹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出口免验”四大荣誉于一身,成为中国建材行业为数不多的顶尖品牌之一。现在,位于我市将乐县的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进入上市的最后程序。潘子凡说,这对促进我市林业企业上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市林业部门将就此做进一步的探讨,推动林业企业上市工作,促进我市林业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向莆铁路建设者借本报给亲人拜年 本报记者骆志雄 昨天是农历除夕。上午,沙县镇头村的村民热热闹闹地放起了鞭炮。 而在村子边上,向莆铁路XPFJ-2标段工地上打桩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中铁十局的员工们正坚持奋战在建设工地上。 30岁的黎胜根是工地上的电工,来自江西。昨天早上七点,他提前来到工地忙上忙下,保证工地的各种机械的正常用电。“我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父母亲身体不好,70多岁了,我实在想回去看我父母亲一下。”黎胜根脸朝北方,略带伤感地说。 当得知在网上可以看到《三明日报》时,黎胜根说:“借《三明日报》,跟父母亲说声对不起。今年没回去请原谅。明年再回去看你们。祝父母亲身体健康。” 当记者想多问几句时,他却摆了摆手,在眼泪滑落的瞬间,转身疾步走向吊机。 黎胜根的同事小李,脸上和安全帽上都是泥水。他说:“我也很想回家,家里面有妻儿老小,但是工期很紧张,为了向莆铁路早日建成,只能是舍小家顾大家了。” 向莆铁路XPFJ-2标段主要位于三明境内,土建工程总长62.84公里,工程造价37亿元。 指挥长武海光说:“为了保证工期,春节期间,我们重点控制工程的所有施工点都不休息,现在投入各施工点的工人已超过1500人!” 校长赶考 本报大田记者站张知松 时而疾书,时而沉思…… 1月20日,在大田六中科技楼的会议室里,141位“考生”正认真地作答着,令记者感到吃惊的是:这些都不是普通的考生,而是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正副校长、园长们。校长集体赶考,这在当地可是首次,考的是什么内容? 记者仔细翻阅了试卷,不论是填空题,还是简答题、论述题,全是围绕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有理论的测试,亦不乏校长们自身对各自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办学体会与反思。细品试卷上的各个题目,与其说是考校长们的教育理念、人文素养,不如说考的是各个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反馈,一卷考出两份“成绩单”。 县教育局长林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此次校长大考的背景:全国上下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推进,那该靠谁来推进此项工作呢?各个学校的校长肩负重任,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是面旗帜,校长的教育理念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就无法引领全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两年前,县里教育部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活动载体,以书香校园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林镛发现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均存欠缺,主要症结就是在校长带头读书不够,影响了一些校长的视野与灵感,工作有时便抓不到点子上。 为了抓好全县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县教育局便从校长抓起,局里经常购买书籍赠送给校长们阅读,使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为广大教师树立爱读书的好榜样。去年下半年,局里给各位校长布置了“研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这一课题,分发了相应的课本与材料,让校长们好好补上这一课。可是,校长们书读得如何呢?趁着寒假,教育局便及时组织校长们走进考场。 两个半小时的考试,个个校长都十分认真作答着。在巡视中,林镛发现不少校长可真是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读进脑里,甚至运用到了自身学校的素质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在论述题部分,林镛发现了一些满意的答案。 走出考场,各位校长仍然感到余意未尽,不时地与同行们交流着各自的观点、经验。县第一城关小学校长徐明熙觉得这样考试挺有意义的:“逼”着校长带头读好书,读了书,自然也更有助于抓好教师、学生的读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考试结束前,县教育局长林镛宣布了下学期的校长们读书课目: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教育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