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族谱考略》——修史献可:入宫还是未入? 李顺亮 永春族谱上是没有李献可这个人的。 在永春族谱的“受姓后世系”图表里,在李舜臣、李心传之后,空缺了三代,然后肇永公一族信史第一人李嘉宾登场了。李嘉宾的上方标注着73世(元仁宗1312-13129),这里显然是有错误在里头。元仁宗是元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为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元仁宗改元之后的皇庆元年倒是1312年 ,而执政最后的延祐七年是1320年。 对于肇永公一族的世系传承来说,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是李舜臣、李心传的后代,那就必须同时承认李献可的存在。因为,《宋史》“列传第一九五 儒林六”为李道传所作的传,明确记载着“三子:达可、当可、献可。献可为心传后。”于是,李献可是肇永公一族怎么都无法逾越的一个人。 同一历史时期,名叫李献可的,除了李心传之子外,一查居然还有两位。宋、金同存并争,大金国里就有一位李献可。我们来看《金史》列传第二十四里的李献可传: 献可字仲和,大定十年,中进士第。世宗喜曰:“太后家有子孙举进士,甚盛事也。”累官户部员外郎,坐事降清水令,召为大兴少尹,迁户部侍郎,累迁山东提刑使。卒。卫绍王即位,以元舅赠特进,追封道国公。子道安,擢符宝郎。 这位李献可显然是大金国的皇亲国戚,不然金世宗不会因为李献可中了进士而大喜过望,并且说“太后家有子孙举进士,甚盛事也。”原来,这位李献可的父亲可不是一般人物,“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一方面,贞懿皇后是金世宗的太后;另一方面,李石可是金世宗的左膀右臂,《金史》云:“世宗在位几三十年,尚书令凡四人:张浩以旧官,完颜守道以功,徒单克宁以顾命,石以定策,他无及者。”太后家里有这样的大好事,自己的左膀右臂虎父无犬子,身具亲戚与皇帝双重身份的金世宗焉能不喜? 大金国李献可的才华如何,我们也可以通过他的两首诗来看一看: 清水寒食感怀 桃花零乱柳成阴,人到春深思更深。 召还过故关山 过关天日正晴明,谁道山神不世情。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位大金国的李献可,的确是一位能干之士。《金史》“列传第三十八”里说: 明昌元年,御史台奏荐户部员外郎李献可、完颜扫合、太府丞徒单绎、宫籍监丞张庸、右警巡使衮、礼部主事蒲察振寿、户部主事郭蜕、应奉翰林文字移刺益、中都盐铁判官赵皓、尚书省令史刘昂及铸十一人皆刚正可用。诏除献可右司谏,扫合磁州刺史,绎秘书丞,庸中都右警巡使,衮彰国军节度副使,振寿治书侍御史,蜕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益翰林修撰,皓都水丞,昂户部主事,铸刑部主事。累迁中都路按察副使、南京副留守、河平军节度使。 在这御史台奏荐的“刚正可用”十一人名单之中,李献可排名第一。虽然李献可是皇亲国戚,但是御史台这样的监察机构常以直谏纠人为能事,并不一定会为了力捧李献可而丢了自己的尊严。因此,李献可如果没有一些真本事,就想在“刚正可用”之人中排名第一,绝非易事。在《金史》“本纪第十 章宗二”里,还有一次记载:“四年春正月己巳朔……丁丑,遣户部侍郎李献可等分路劝农事。”连劝农这样的实事,都让李献可去干。 南宋王朝里,也有一位李献可。而且这位李献可,看来更不是一般人物,《全宋诗》里有诗为证: 赋宫人午睡 御手指婵娟,青春白昼眠。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李献可。只可惜,这位李献可虽然自幼聪颖过人,但是长大之后似乎没有更多的作为,除了这首惊人的诗作之外,我们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史料。《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六之中,对这首诗的前前后后,作了生动的还原: 李献可六岁能诗。孝宗召入宫,时宫人正午睡,帝命为诗,献可即赋云:“御手指婵娟,青春白昼眠。粉匀香汗湿,髻压鬓云偏。柳妒眉间绿,桃嫌额上鲜。梦魂何处是?知绕帝王边。”帝拊其背曰:“何不作我家儿?”命宫人绣御掌于背赐归。吉安府志 我们不清楚这位李献可,为什么会有机会被皇帝垂爱,以六岁之小就进过皇宫,而且在皇宫里的待遇显然高得很,可以到处乱跑,连皇帝与宫人午休的地方也一样畅通无阻。但他的才情,不管是谁见了都会十分震惊。“梦魂何处是?知绕帝王边。”这样的诗句从一位六岁小孩的口中冒出来,也难怪会“帝拊其背曰:‘何不作我家儿?’命宫人绣御掌于背赐归。” 《宋人轶事汇编》所记此事,是出自《吉安府志》的。而《吉安府志》会为这位李献可留下一笔,是因为他是吉水人,老家在现在的盘谷镇谷村。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除了这位天才神童李献可,李家在这里出过许多人才,据说在宋、明、清三朝,中进士的就有68人。 据说,这里是西平郡王李晟之子宪公后裔最大的迁徙集散地。李唐为谷村始迁祖,事在后唐年间即927年。《谷村李氏族谱》称李唐外出寻找新居址,“在此稍憩,以盘盛谷喂鸡,鸡食饱入笼,乃于此定居焉。”(详见:《寻根》杂志 2004年第2期 汪泰荣《江西谷村李氏家族》)这样的寻址故事,别有一番情趣。 而同为南宋子民,过继为李心传之子的另一位李献可,显然继承了家传之学,尤其是李心传的史家风范。牟巘《陵阳集》卷十四《赠甥李松坡天瑞序》云:“道传……次子献可,字平叔,后秀岩。尝修徽、钦史,浙东宪,可谓盛矣。秀岩先娶吾曾大父介寿翁之甥女也。先父存斋翁实受知于秀岩,故吾娶其外甥女邓氏。” 这位李献可,不仅“尝修徽、钦史”,而且还教过学生。据说,他的学生牟存斋是宋代端明学士,而牟存斋的儿子牟巘也是才学渊博,擢进士第。牟巘官大理少卿,宋亡后隐居现在上海青浦区金泽镇的颐浩寺,其所著《颐浩寺记》镌刻成碑,至今仍在。(详见:http://jinz.shqp.gov.cn/2004/gb/content/2004-08/12/content_32188.htm)“井研四李”的家传之学,尤其可见的确非同小可。 李献可似乎也随着李心传在江浙一带生活,而且至少有一位后代叫李澄之。《吴兴备志》卷十三《寓公征第七》,闵元衢云: “李舜臣子心传、道传、性传,官太史,游吴兴,悦山水之秀,寓居郡城,即今安定书院。又相度弁峰,建宅营墓,名其湾曰太史湾。殁以道传子献可为嗣,遂为吴兴人,后徙长兴之东山。即余姻家李澄之世清之先也。阅祁主政宁,龙佥宪霓,刘清惠公麟诸传志,得其概。因意其昆第三人,偕至吾湖,而郡学独祠道传,则以今兹繁衍者,乃厥子姓耳。自溯所自,心传尤当入寓贤而性传亦未可遗也。湖州霅溪,又名西苕溪,发源于天目山,东西向贯穿湖州。霅溪湾一名太史湾,又名钓鱼湾,又名玄通江,今属湖州弁南乡。” 以上的三位李献可,究竟谁长谁幼呢?我们知道,大定是金世宗唯一的一个年号,这个年号一共使用了二十九年,大定十年是1170年。大金国李献可在大定十年中举,会让金世宗那么开心,显然李献可此时的年纪并不大,如果与范进中举一般年纪,金世宗也不会有那些喜后真言。因此,大定十年即1170年的大金国李献可顶多30岁左右。 而南宋孝宗赵昚,是1162年至1189年在位。哪怕1162年时,那位天才神童李献可就已经6岁,那么到1170年时他也才14岁。而这一年,大金国李献可可是风风光光地中举。因此,大金国李献可显然要比南宋天才神童李献可较为年长一些。 过继为李心传之子的李献可,本是李道传的儿子。嘉定十年即1217年,李道传“卒于赴果州途中,九江寓所,年四十八。”我们知道,李道传有三个儿子,以李献可为最小。黄榦为李道传所撰写的《知果州李兵部墓志铭》说:“三子:达可,国学进士;当可,少颖悟,庄重如成人,后君八阅月而夭;献可,尚幼,以君命为伯父后。”(详见:黄榦《勉斋集》卷38)那么,李道传过世之时的1217年,李献可年纪还小着呢。 显然,在宋金对峙的中国大地上,三位李献可之中,大金国李献可最先出场,贵为皇亲国戚,入个宫对他来说小菜一碟;南宋天才神童李献可次之,不仅入过宫还写了一首诗;过继为李心传之子的李献可最小,看来是没有什么机会入宫的。但是,三位李献可都写下了自己的传奇,思来令人为之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