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跨越600年

一、网上寻祖

李顺亮


600年,历史的长河可以改变很多的东西,而中华民族的血缘却难以改变。2004年12月21日,世界各地的肇永公李氏的后裔第一次聚在了一起。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客家人,这样的疑问是在宁化客家祖地声名远播之后才有的。福建李姓甚多,大多是客家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四公的后裔,且以火德公的支脉最为兴旺。可几次我向尤溪老家的族人求证,都被告知我的祖上是从四川迁到永春的。但我对这位祖上一无所知,哪怕是他的大名,更别说他的身世。当然前几年刚修的族谱上想来是有的,但我总无缘一见。这一次因为族里通知参加永春始祖入闽600周年纪念活动,我又动起了寻根的心思,想先行知道一些什么,就上网认真查找了起来。

一查,就在网上查到了台湾李姓的世传昭穆。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永春太平里:汉子思启仲,子世迪可贻,奕克俊载振,兴隆延功振,德栖佑咸援,孝友传家政,诗书有后贤。”唉,那里头的“振”(前一个“振”),不正是我的辈份吗?而其后的“兴”,正是我孩子的辈份。当年重修族谱的时候,我曾被告知是振字辈的,而且族谱里头还替我再起了个振云什么的名字,如今我已经记不清了。1999年孩子出世的时候,我本想顺着辈份走,也替她取个兴什么的名字。因为是女孩,思来想去总不好起到顺些的名字,最后还是放弃了。而我的弟弟是“兴”情难舍,把我女儿名字中间的润字拿去用后,将他的爱女取名为润兴。看来,这样我的根就对上了,来自于永春的太平里。

可永春太平里,里是古时的叫法。古时的太平里,如今又是哪儿呢?再上网一查,在永春,太平是有的,不过,是属于永春县东平镇。原来,历史变迁,地名也在变化,太平里这个古时类似于如今乡镇般大的地名,已经缩小到了东平镇下的一个村名。再细查,当地的名胜古迹以及历史名人都出来了。名胜古迹,有“云深不知处,日出始见岩”的云峰岩。之所以要叫“云峰”,根据闽书的记载,是因为“山高承云,故名云峰。”而云峰岩,就建在太平村大山岭顶端,距今已有900多年。明朝万历九年,太平的进士李一昆对其大规模整修后,将庵名改为云峰岩。历史名人,则有“世德流光”的李开芳、李开藻。“世德流光”石坊,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间,是明朝廷为表彰太仆寺卿李开芳、太常寺卿李开藻一家“买粟赈灾、修桥造路、筑陂灌溉、兴办学堂”的功绩而敕建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说,李开芳“善写诗文,书法有专攻,能画画。字以篆隶见长,有李斯、程邈的遗风。” 同样,李开藻也是善写诗文,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记得爷爷通知我参加600周年纪念活动时,曾说海外特别是马来西来的同宗要组团归来。那就再看一下海外有没有相关的情况吧。一查,恰在星洲日报2004月11日18的主页上,看到了一则11月8日上传的消息:《入永开族600周年 李肇永族亲大举回乡》。消息说,慎终追远,思源感恩!马来西亚肇永公李氏家族会将大规模组团回乡,参加始祖肇永公由四川成都入永(永春)开族600周年盛大的庆典活动。庆典下月21及22日举行,包括马来西亚的代表团将参加两项重大纪念活动庆典:一是21日(农历冬至)上午,前往外碧村祭扫始祖肇永公考妣坟墓,瞻拜李氏家庙列祖列宗神位。二是22日上午,邀请县乡领导,九屯兄弟族群代表,太平李氏家族古稀人瑞,后起族亲俊秀,以及海内外世裔子孙代表,十代同堂,在梓里举行李肇永公入永开族600周年纪念活动。消息呼吁马来西亚各地族亲踊跃参加这次深具意义的祭祖团,有意参加的族亲可联络芙蓉会所秘书处云云。

时间、地点、活动全对上了号,清楚明了:我的这位入闽始祖就叫李肇永!余下的疑问则是,当地二位历史名人李开芳、李开藻,与我这位入闽始祖有没有关系,有的话又是什么关系?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