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好青山绿水蓝天 李顺亮 青山绿水蓝天,已经成为现代幸福生活的标志。当拥有青山绿水蓝天事关生活幸福与否之时,“晒”眼前所见、自身所栖的各种青山绿水蓝天,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时髦。 三明全市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力度,令人刮目相看,成了各种“圈”之中的“晒”点。最近,峨嵋峰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三明全市已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分之一。三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全国少有。而此前,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持调研评价的“2016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在武汉发布,三明全市共有6个县市上榜,将乐县以最高分实现了“三连冠”。 人作为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定是要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的。长期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是青山绿水蓝天成为我们生活之常的根本所在。但是这样的生活之常,也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最可宝贵的东西。与青山绿水蓝天相伴的,不仅有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极佳的视野,更有我们可以畅想的生活。这有如圆梦般让人知足的各种“晒”,既晒出了百姓的心声,也晒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之美。 青山绿水蓝天,是事关我们生活幸福的“三原色”。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和代表性较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国土空间森林与植被覆盖率,历史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人类旅居活动区域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主要景观区绿色度、舒适度、美感度,也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停留在仅仅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这个层面,也不能仅仅止步于自我享受的“晒”上,更应该上升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既不是与我无关,更不能只让他人来建设,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认真面对,主动作为,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真正不折不扣地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每一家企业要把“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作为行动的指南。同样,每一位公民也应该在进入自然保护区之前,知晓并且遵守和落实各项规定,而不能仅仅是以“晒”自己进了核心区为荣。 关乎民生、牵动民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既然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公共利益,更要回归到其天然的公共属性。从遵守规则到不遵守规则,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则,不能只是套在别人头上的“紧箍咒”。要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真正成为我们的底线思维,筑牢生态这道最后防线,而不是毫不敬畏、无所顾忌,要使敢于漠视的人如芒在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更要齐心协力建设好更高层次生态文明。只有这样,我们生存的空间、生活的家园,才不会是民生之痛,而是百姓之福。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之中,进一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更是应有之义。在转型升级之中更好地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回应广大老百姓的基本民生诉求,不纠结于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一时阵痛,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幸福“三赢”。这样的发展,才能更加深得人心,也只有这样的发展,才会让青山绿水蓝天时常与我们相伴,成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生活常态。 三明日报2016年5月24日A2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