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在党 关键在人 ——四论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李顺亮 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关键在党,首先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 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发展党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协商共事的优良传统,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和社会支柱作用;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巩固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艰苦奋斗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反映了共产党人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是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更加重视就业这一民生之本,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更多地关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乡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更积极地发展老龄事业,把利民惠民为民的要求贯穿到改革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其次,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把当前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同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中去。要在学习中加强,认认真真向书本学,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真心实意向内行学,增强我们实际运作的本领,踏踏实实向实践学,在实干中出真知、长才干。要在合力中加强,围绕中心聚合力,加强团结求合力,开阔视野增合力,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驾驭全局、处理利益关系、务实创新“四个”能力,正确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中央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五个”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激发活力、凝聚力量,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一是作风要实。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两个务必”精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勤政廉政、干净干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真正树立起公正廉洁的形象。二是责任要实。所有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最终都要在责任中体现出来,在责任中落实下去。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强化责任,做到居安思危、敢做敢当、立说立行、勇于突破。三是工作要实。要“实”字当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从百姓利益出发,坚持从基层基础出发,把工作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上,打破唯条件论,看准的事情、盯紧的项目,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千方百计、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关键在人,就要做好人才工作,增强创业活力。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竞争。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决定性因素。我市“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成效如何,关键也在于人才作用的发挥。因此,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建立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催人奋进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使“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真正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到加快三明发展的事业中来,维护和发展风正气顺、人和兴业的良好态势,努力完成“十一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让三明更加开明、清明、文明。 三明日报2005年11月本报评论员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