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历史

李顺亮


这些时日,全世界的眼球都聚焦到了中东。安理会上唇枪舌剑,波斯湾畔陈兵对峙,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巴格达上空。不管最终结局如何,光打与不打这么久无法定下,让全世界的人心儿悬着,这本身就是一件幸事。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协调机制,让今日的世界稍有规矩可循。战争,是人类社会的宿命吗?这是值得任何一位有责任心的人,深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于是,回顾战争的历史,就是一种必然,人们总是期待从中找到什么规律。不管今日之社会哪里有热点,哪里有冲突,哪里有战争,究其背后都与欧洲文明有着不解之缘。这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便成了史家探求的重点。

对以往战争的研究,确实可以“演绎出一些不可改动的原则与发展规律”。但是光就战争而研究战争不行,英国学者迈克尔·霍华德所著的《欧洲历史上的战争》,就在作欧洲战争历史的技术层面的探求,并且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一句话,“研究战争的历史学家,不应当只去发掘一些行动准则而置理解历史于不顾……我则以为,不管从哪个角度研究战争,如果其目的只是为了“来有效地指导未来的战争”,那就是人类社会的悲剧。也只有把隐藏在战争后面的东西,真正理解并更好地驾驭,才可以趋利避害。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一条清晰的线路摆在了眼前。从骑士的战争、雇佣军的战争、商人的战争、专业军人的战争、革命战争、国家间的战争、技术专家的战争,直至今日之核时代。穿盔甲的骑士之战,在当时是一种贵族生活方式,且骑士因参与教会的若干仪式而神圣化……同样,在东方古国,商代的战争需要甲骨来占卜,且要举行神圣的仪式。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就说,“春秋时代军队人数少,战斗不出一日,交战时保持骑士风度。交战者按仪节行事使战斗艺术化,符合封建时代的道德标准。”到了15世纪,两种支配此后五百年的武器开始成型:大炮与手枪。的确,这两样东西让人抱怨,一如前些时的燃烧弹、今日之核武器,太不人道。

可笑的是,当时的欧洲骑士抱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东西贬低了战争,似乎把出身高贵的武装人员的生命,交到了出身卑微的下人手里。随着技术的发展,战争就是这样,一步步撕下它高贵、神圣的面纱,而且最终连前方与后方的界限都荡然无存。但这是好事,一旦战事一起,所有的人都不得不直接面对战争的威胁。各自头上都有一把利剑,大家就不得不谨慎对待战争,不敢轻言开战。因为,“无论国家的目的有多么和平,国家的理念有多么高大,它想避免一个结论是越来越困难了,这个结论就是:国家的最高使命是战争。”这样的结论太惊人了。

无疑,战争是人类经历总体的一部分。美国当代学者寒哲在《衰朽与复兴》一书中曾言,体育运动是战争与狩猎的一种升华了的形式,具有进攻性和竞争性的人就喜欢体育运动。但愿战争不再,奥林匹克精神能照耀全世界。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