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古城话“巾帼” 李顺亮 2020年3月4日 “窅窅深堑,其墉甚完。”水环山抱,壕沟深堑,历史上的中国不论是哪一座城市,都必然是要有一座城的。有了城,就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舞台,然后市就会登场。这正是《易经·系辞下》所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特喜欢这幅楹联:才须学学以广才 学须静静以修身
![]() 郭老题辞在此
![]() 谭先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自从有了城,就有人守城,有人攻城。自古以来,不论是守城,还是攻城,那迎头痛击的将领,大多为虬髯深颜的男儿。总有人大言不惭,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于是,城在阵地在,那些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不得不与一座城站在一起,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杀。 ![]()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汉江浩浩荡荡,日夜不停奔流。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踞汉江中游,已有2800多年历史的湖北襄阳古城,就有夫人城。城墙高6米有余,周长约100米。原来,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后来,守城将士果然移驻新城继续战斗,才保住了襄阳城。于是,这段城墙成了对韩夫人最好的纪念。 ![]() 猴子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 躬耕陇亩
“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一场残酷的战争,让一位奇女子载入史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韩夫人,我们也只知道她是东晋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焘之妻,名将朱序之母。虽然妻凭夫显、母以子贵也是值得庆幸的事,但是这位巾帼英雄的更多故事淹没无闻,多少让人有些遗憾。后来,朱序因为年老多病,屡次上表请求辞职,却被朝廷下诏拒绝,逼得他擅自离任。想来这样的结局,如果韩夫人那时尚存于世,是不愿看到的。 ![]() 三顾茅庐
![]() 最满意这个张飞塑像
巾帼英雄的巾帼,原是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魏晋之际的另一则巾帼故事,同样与襄阳有些关联。“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在这里隆中对策的诸葛亮,后来在蜀魏相争中,曾经用巾帼来激将司马懿。《晋书·宣帝纪》载:“诸葛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在奇耻大辱面前,司马懿都能够忍下,难怪三国会尽归司马家。 ![]() 檐上满是青草,好有草庐的感觉
![]() 学须登,登临高处原是草庐
当然,韩夫人的巾帼,是没有人争的。倒是没有巾帼的诸葛亮是有人争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的《出师表》,给清朝道光年间的河南南阳知府出了一道难题。这位湖北人顾嘉蘅颇为无奈,只好写下骑墙的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 隆中一对天下三分
![]() 三国鼎立之前地势图
反正,随着历史推移,巾帼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些礼失而求诸野的迹象。“椎髻抛巾帼,镩刀代辘轳。”这是元白唱和之时,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里留下的诗句。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东南女子抛下巾帼,在风流名士眼里,是非常奇怪之举。不然,也不会被元稹入诗。而《新唐书·东夷传·高丽》云:“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帼。”由此可见,不仅是唐朝胜境,还有东夷高丽,巾帼习俗原本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 ![]() 孔明常抱膝长啸
![]() 三代下一人而已
久违的巾帼,究竟“风月”如何呢?还好,考古让实物现形。四川彭山崖墓发掘出土一件摄裳行走状的女俑,头上戴着如冠的首饰,罩在前额,勒于后脑,形象完整,这就是巾帼。只是,有没有头饰诸葛亮送出的巾帼,其实对于女人来说,并不要紧。关键要如韩夫人,在一次次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有巾帼英雄的精神在,让一座座城更加坚固,让一方百姓更加平安。 ![]() 临汉听襄水流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