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疆这片民谣根据地的路上……

李顺亮

2013年2月24日

民谣的世界,一如高原的天空和海子,纯净得让人心生圣洁之感。

齐秦居然与民谣有关,这是我原来没有注意到的。这些年,为了养家糊口,一直都在忙忙碌碌,虽然偶尔也会听听音乐,但是一般不会深究音乐背后的故事,更不用说追星了,也就不会知道那些纠缠于星光之上的点点滴滴。毕竟追星是为了逐梦,而我自从“仰天大笑出门去,从此不是厦大人”之后,就是一个“工”字不出头,忙过了三十而立,来到了四十不惑,梦想早已与我渐行渐远。

这些天,偶然听到了《红雪莲》,因此关注到了洪启,重新认知了民谣。同样,因为关注洪启,无意之中注意到了齐秦之于民谣的因缘。百度百科“洪启”说,1992年8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洪启带台湾著名歌星齐秦去拜会住在乌鲁木齐幸福路军区第五干休所的王洛宾,受两位重量级音乐人的感染与影响,自此定下终身从事音乐工作的志向。当时的一个小人物,因缘巧合,在两个大人物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是音乐的桥梁,更是民谣的桥梁。

1992年,洪启与齐秦在王洛宾家中

齐秦远道而来新疆,会去拜会王洛宾,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在音乐理念上二者是息息相通的。而齐秦的这次拜会,能对洪启的一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说明齐秦与王洛宾之间的音乐交流是痛快淋漓的,高手之间的华山论剑自然令人难忘并会心生向往。王洛宾的民谣水平毋庸置疑,他的大名和他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样可谓闻名遐迩。齐秦的民谣功底又从哪里可见呢?

且让我试着回看齐秦的过往,从中寻觅一些蛛丝马迹。1981年,齐秦的第一张专辑《又见溜溜的她》,打上了典型的台湾民歌时代的烙印。1985年齐秦发表个人第一张创作专辑《狼》,论者以为风格上偏重于美国民谣和乡村音乐。而1989年的专辑《纪念日》,论者也以为大量口琴的运用表明本专辑依然并未完全摆脱美国民谣音乐的影子。同样,2002年的专辑《呼唤》,论者怀疑也许是为了营造一种民谣的效果而刻意淡化了编曲。2010年,齐秦发行专辑《美丽境界》,主打的一首“张三的歌”,就是台湾民谣时代推动者李寿全当年创作的经典民谣……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是台湾民谣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歌手,齐秦的姐姐齐豫就是其中之一。这位齐豫当年曾经与音乐大师李泰祥的弟弟李泰铭有过一段婚姻。李泰祥的音乐往来于流行与古典之间,民谣与西洋之间。他创造了不少经典民谣,带动了校园民谣的繁荣,促成了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他不仅是《橄榄树》的作曲,而且发掘了齐豫入行。李泰祥与齐豫二人对齐秦的影响是巨大的。2012年,齐秦在山东卫视《天籁之声》节目,收下了六位“徒弟”。齐秦说:“我想除了他们先天的优势,再加上我多年的舞台经验,以及从李泰祥老师、齐豫姐姐那里学习到过的东西,我想我都能提供给他们……”

的确,可以说我们对流行音乐的认识起始于台湾民谣。齐秦的音乐素养同样根植于台湾民谣,并吸收了美国民谣的养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民谣一向关注有加的齐秦,到了新疆自然不会错过与王洛宾握手言欢的机会。看来,这不仅是一次台湾民谣与新疆民谣的碰撞,甚至是美国民谣与中国民谣的碰撞。以致当年带路的一个小人物洪启,也很快成长为新中国民谣史上注定不会忘掉的大人物。后来,洪启多次牵头纪念王洛宾,并且翻唱了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三首经典歌曲。而齐秦也想专门为王洛宾翻唱一张专辑,2009年,他和毛阿敏在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上翻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真是“婉转如云霞”,堪称经典。

齐秦、毛阿敏翻唱《在那遥远的地方》真是天作之合

如今的洪启,已经是中国民谣标志性人物。他的专辑有:《红雪莲》、《阿里木江,你在哪里?》、《九棵树》、《洪启自选辑》、《谁的羊》。2011年专辑《谁的羊》推出后,洪启说:“《谁的羊》可以作为我的符号。齐秦是狼,我肯定做不了狼嘛,但是,我可以做羊。”齐秦也表示,洪启是纯粹的草原人士,歌声中有野性的奔放,他的理念与他的音乐相当统一,这样的音乐内涵唯独在洪启的歌声中可以找到。不管是狼还是羊,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同道中人,彼此惺惺相惜。

对于洪启,有一段话说得好:“他抛弃了所有花哨的手段,仅仅用简短的歌词就唱出自然质朴的美感。所谓民间元素和地域风情都不再是标签,它们早就润物细无声地进入每首歌里,在恰当的时候提醒人们洪启还留着家乡的血。”其实,只要是民谣,不管是哪里的民谣,都有其相通之处。澳大利亚歌手田娜·劳顿演唱的苏格兰民歌《荷兰低地》,让偶然听到的洪启有感而发,填上了中文歌词,成为流传甚广的《红雪莲》。人世间的真善美,无论放在哪里,变成什么形式,依然还是真善美。

点击播放:http://www.onesl.com/flash/2013022402.mp4

田娜·劳顿演唱的苏格兰民歌《荷兰低地》

小娟版《红雪莲》尤如天山流水

“民谣与其他音乐类型的区别更多的在于演唱者的态度和歌词里的内容。”2012年,《新京报》在报道中国民谣音乐现状时认为,人文歌词、独立态度、简单方式,是民谣的三个关键词。洪启的那首《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正是这一民谣本原的生动写照。民谣歌手川子说“只要敢拿把吉他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是大师”。而我们知道,洪启已经多年并且仍将永远走在新疆这片民谣根据地的路上……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令人感慨



关于丝路丝路网史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by one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1024*768分辨率、火狐浏览器浏览

闽ICP备2023001125号